27992阅读
我对基督教信仰很感兴趣,常提出很多问题。有些基督徒或传道人无法解答我的问题时就会说:你不可能靠理性全弄懂的,要先信了才会懂。但我如果不先弄懂了就信,岂非迷信?难道理性与信仰是相冲突的吗?
认为理性和基督教信仰不能相容的人,通常有两种成见:一种是对信仰认真,“在没有完全弄懂之前,我不愿意轻易相信”,一种是“基督教的信仰根本不合理性,我不愿浪费时间去了解”。
第四世纪的神学兼哲学家奥古斯丁把这两种成见归纳成一个很简单的问句:“先懂再信,还是先信再懂?”
先看问题的前半:我们可不可能完全懂了再信?这一半比较简单,因为信仰的主体是人,对象则是创造以及主宰宇宙万物的神。
所以,信仰可以说是人对全能神的接受、信赖和倚靠,而不是人对人那种对等的关系。神无限,人的理智有限;神既然无限,就不是人有限的理智可以完全了解。
另外,从人的角度看,理性也不是人的全部。人除了理性,还有感性,以及圣经所提的灵性。人生许多重大的决定,像婚姻、选择专业等,往往感情的因素重于理性的考虑。
感情的因素,甚至还常常重要到无可理喻。有个诗人不是这样叹息过吗?“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而神更不只是一个道理,祂是有意识、可以和人建立关系的神。
基督教的根本要义,就是透过耶稣基督,和神建立这种关系。就像一个朋友,如果你只是客观地从他的履历表或别人的介绍了解他,你不可能真的认识他。同样的,要真正地认识神,我们不能只靠了解有关神的知识。
所以,一方面我们不可能在理智的层次上完全了解无限的神;另一方面,光凭理智上的了解,我们也不可能真正地认识这位有个性的神。套句数学上的术语,理智不是信仰的充分条件。
但这不表示理智不是信仰的必要条件,或者说基督教的信仰必须不顾理智而盲目地接受。相反的,真正的信仰,必须有理智的支持,否则不是信仰,而是迷信。
这怎么说呢?一方面,在一些“超理性”的前提之下,基督教的教义并不违背理性。任何有组织、有系统的学问,都必须建立在一些明明可知、却无法证明的前提上(称“公理”或“假设”)。
如几何学里“两点之间最短的是线段”这个道理,就不是经过逻辑证明出来的定理,而是一个大家都接受的假设,很多几何的定理,就是靠着这个假设导出来的。
社会科学更是如此,像经济学一开始就假定人生以追求财富为目的,多一块钱,一定比少一块钱来得好。这个道理无法证明,但若不先接受这前提,其他经济学定理就推不下去了。
在这个层面上,基督教教义也是如此,它建立在“神存在”,以及“神会向人启示”这些前提上。这些前提虽然不能直接证明为真,但历史上多少人试过,也没有人可以证明为伪。
这类道理,哲学家洛克称为“超理性”,接不接受,都凭个人的信心。基督徒能够接受,不但凭信心,也凭宇宙现象里很多间接证据,以及自己主观的经历。
基督教神学,除了这些“超理性”的前提外,用的逻辑推理方法和普通的人文科学并没什么两样。所以,基督教信仰并不需要,也不能像迷信一样地盲目接受。
另一方面,上面说到人不可能完全了解神,所以真正有关神的道理,必须来自神;这种神对人的启示,记载下来,就是圣经。
神要人了解祂,并没有要人用违背理智的方式去了解,所以圣经本身的道理前后一致,而且提供了宇宙起源、人性善恶、生命意义等一套全面的道理。这些道理,是可以、也必须用理智去了解的。
谈到这里,好像可以有两个结论:一是我们不能全懂再信,一是我们不能完全不懂就信。理性与信仰最好的调和,是先要对基督教的基本教义有所了解,了解到一个程度,就要信,否则永远停在一个地步。
就像古诗所说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不信之前,对于神的事,好像在楼下的人,脚尖踮得再高,也是看不清楚。但是信了之后,就像到了楼上,眼界一宽,对神的了解会有飞跃的进展。
这就是奥古斯丁所说的“你们要了解,才能相信我的话;你们要相信,才能了解神的话。”
既然是神的道理,就会有理智所不及之处;理智的穷处,就是信心的起点。
整理人:恩典ing
27992阅读
22054阅读
18849阅读
15046阅读
14821阅读
14696阅读
14291阅读
13729阅读
13183阅读
12864阅读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