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770阅读
第五十一章 “生命的光”(上)
(本章根据:约8:12-59;9:全章)
“耶稣又对众人说,我是世界的光,跟从我的,就不在黑暗里走,必要得着生命的光。”
耶稣说这话的时候,是在圣殿的院子里,这个院子正在举行住棚节的典礼。在院子当中有两根很高的灯柱子,柱子上承着极大的灯座。献晚祭之后,所有的灯都点着了,灯光照耀着耶路撒冷全城。这个礼节是用来纪念那引领以色列人行过旷野的火柱,也被认为是预指弥赛亚的降临的。到了黄昏灯光四射的时候,院子里呈现着一片欢乐庆祝的景象。白发苍苍的老者,殿里的祭司,民间的官长,无不前来参加。他们一闻乐器齐奏,尽皆婆娑起舞,并由利未人的乐器与吟诵伴奏着。
民众藉着耶路撒冷的灯光,表示他们希望弥赛亚降临,来光照以色列。但在耶稣看来,这个景象却有更大的意义。圣殿中灿烂的灯光怎样照耀四方,那属灵之光的光源基督,也必怎样光照世界的黑暗。可是这个表号还不十分完全,他亲手安置在天空的大光,才是他使命的荣光较为适宜的象征。
早晨,太阳刚升到橄榄山上,阳光照着云石的宫殿,光耀夺目,圣殿墙上的黄金,闪烁着灿烂的光芒。耶稣便指着这景致说:“我是世界的光。”
当时听见这话的人中,有一位在好多年之后,以绝妙的文辞,一再的响应说:“生命在他里头,这生命就是人的光。光照在黑暗里,黑暗却不接受光。”“那光是真光,照亮一切生在世上的人。”(约1:4,5,9)耶稣升天之后,过了多年,彼得在圣灵光照之下,写信的时候,也曾回忆基督所用的表号说:“我们并有先知更确的预言,如同灯照在暗处,你们在这预言上留意,直等到天发亮晨星在你们心里出现的时候,才是好的。”(彼后1:19)
上帝向他的百姓显现时,一贯地用光来作他临格的象征。起初上帝创造天地时,他说一句话,光就从黑暗中照耀出来;以色列的大军出埃及时,光也在白天的云柱和晚上的火柱里作他们的向导;在西乃山上,有强烈的火光从耶和华周围发出,令人望而生畏;在圣幕的施恩座上有光停留着;在所罗门奉献圣殿时,也有光充满殿宇;天使向牧羊人报告救赎的佳音时,有光照遍伯利恒的山野。
上帝就是光,基督说:“我是世界的光”,这表明他与上帝原为一,也表明他与全人类所有的关系。从起初“吩咐光从黑暗中照出来的上帝,”(林后4:6)就是他。他是日月星辰之光的来源。他是在表号,象征和预言中照亮以色列人的灵光。然而这光不是单给犹太一国的。太阳的光怎样照耀地球的每一个角落!公义的日头也怎样照亮每一个人的心灵。
“那光是真光,照亮一切生在世上的人。”世界上固然出了不少圣贤,以及智力卓越,才学超群的人,他们的言论曾启发人的思想,开拓广大的知识园地,这样的人曾被尊为人类的向导和福星。但有一位远超过他们。“凡接待他的,就是信他名的人,他就赐他们权柄,作上帝的儿女。”“从来没有人看见上帝,只有在父怀里的独生子将他表明出来。”(约1:12,18)
我们尽可根据人类历史的记载,追溯历代的圣贤,但是那“光”总在他们以先。太阳系的月亮和一切星辰怎样反射太阳的光,照样世上各大思想家的教训,在其合乎真理的范围之内,无非是反射“公义的日头”的光辉。每一思想的结晶,每一知识的发现, 都是从“世界的光”那里来的。我们常听人谈起“高等教育”,其实那真正的「高等教育”乃是由“一切智慧知识,都在他里面藏着”的主所赐的。“生命在他里头,这生命就是人的光。”(西2:3;约1:4)耶稣说:“跟从我的,就不在黑暗里走,必要得着生命的光。”
耶稣用“我是世界的光”这一句话,来宣布自己为弥赛亚。从前年迈的西面,曾在基督现在教训人的殿里,称他为“照亮外邦人的光,又是你民以色列的荣耀。”(路2:32)他在这些话里,把以色列尽人皆知的一段预言,应用在基督身上。圣灵曾藉着先知以赛亚说:“你作我的仆人,使雅各众支派复兴,使以色列中得保全的归回,尚为小事,我还要使你作外邦人的光,叫你施行我的救恩,直到地极,”(赛49:大。)人人都知道这段预言,是指着弥赛亚说的。所以当耶稣说“我是世界的光”时,众人不能不领会,他是在声明白已是预言中所应许的那一位。
在法利赛人和官长听来,耶稣的这个声明似乎是傲慢的,僭妄的话。一个像他们一样的人,竟敢作此豪语,这是他们所不能容忍的。于是他们装作没有听见他的语,质问他说:“你是谁?”他们决意要逼他自称是基督。这些奸滑的仇敌相信,他的外观和他的工作,既与众人的期望如此不同,若是他亲口宣布自己是弥赛亚,众人就必看他是骗子而弃绝他了。
但是对于他们所发“你是谁”的这个问题,耶稣回答说:“就是我从起初所告诉你们的。”他是谁这个问题,不但已在他的教训上显明,而且也曾在他的品德上显明了。他就是他所教导的真理具体的表现。他接着说:“我没有一件事,是凭着自己作的,我说这些话,乃是照着父所教训我的。那差我来的,是与我同在,他没有撇下我独自在这里,因为我常作他所喜悦的事。”他并不要证明自己弥赛亚的身份,只显明自己是与上帝为一的。如果他们肯领受上帝的爱,则他们一定会接待耶稣的。
他的听众之间,有许多人被吸引信了他。他就对他们说:“你们若常常遵守我的道,就真是我的门徒,你们必晓得真理,真理必叫你们得以自由。”
这些话触犯了法利赛人。他们不顾本国久受外人奴役的事实,却愤然的说:“我们是亚伯拉罕的后裔,从来没有作过谁的奴仆,你怎么说,你们必得以自由呢?”耶稣看着这些受恶意支配,一心专想报仇的人,伤心地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所有犯罪的,就是罪的奴仆。”他们是在最残酷的奴役之下,被恶灵所统辖了。
凡不肯献身与上帝的人,就是在另一种权势的支配之下。他不是自主的,他尽管高谈自由,但他是处于最卑贱的奴隶地位。撒但支配了他的心,不许他看到真理的优美。他虽自以为是在凭自己的见解行事,其实是在受黑暗之君的指使。基督来解除了人心灵上罪的桎梏。“所以天父的儿子若叫你们自由,你们就真自由了。”“因为赐生命圣灵的律,在基督耶稣里释放了我,使我脱离罪和死的律了。”(罗8:2)
在救赎的工作上,是没有勉强的,也不需外来的力量。人在上帝的灵感化之下,可以自由选择所愿意事奉的。当人投向基督时,他在所起的变化中,必能体味到一种无上的自由。摒弃罪恶,乃是心灵本身的行为。我们固然没有能力使自己脱离撒但的管辖,但当我们渴望摆脱罪恶,并在我们迫切的需要中,呼求一种超过我们以上的能力时,则我们心灵上的种种力量,便充满了圣灵的神力,我们就能按着自己的意志,来实行上帝的旨意了。
人获得自由的惟一条件,就是与基督合而为一。“真理必叫你们得以自由,”而基督就是真理。罪之所以能取胜,只有藉着削弱人的意志,并摧毁人心灵的自由。归顺上帝,意思就是恢复人的原状,恢复人类真正的荣耀与尊严。我们所要顺服的上帝的律法,就是“使人自由的律法。”(雅2:12)
法利赛人自称为亚伯拉罕的子孙,耶稣告诉他们,只有行亚伯拉罕所行的事,才能确定这种身份。真正亚伯拉罕的子孙,必须像亚伯拉罕一样的过着顺从上帝的生活。他们决不至于想杀害那讲述上帝所赐真理的一位。拉比们谋害基督,这不是行亚伯拉罕所行的事。单是亚伯拉罕嫡系的后裔是没有价值的。他们若与亚伯拉罕没有灵性上的联系,就是没有亚伯拉罕的精神,也没有行亚伯拉罕所行的事,他们就不是亚伯拉罕的子孙了。
在基督教界争论己久的使徒职权继承的问题上,这个原则也是一样能采用的。亚伯拉罕的后裔,不是以名分和血统来鉴定,而是以与亚伯拉罕有相似的品格为断。照样,使徒职权的继承问题,不在乎教会职权的授受,而在乎灵性方面是否与使徒相同。一种受使徒精神感召的生活,以及相信并宣讲使徒所教导的真理,这才是继承使徒职权的真凭据,继承初期福音使者的资格和条件就在于此。
耶稣不承认犹太人是亚伯拉罕的子孙。他说:“你们是行你们父所行的事,”他们讥讽地回答说:“我们不是从淫乱生的,我们只有一位父就是上帝。”他们想以这些指桑骂槐的隐语,讽刺耶稣降生的情形,好在那些正要相信他的人面前侮辱他。但耶稣却不理会这种卑劣的讽刺,只说:“倘若上帝是你们的父,你们就必爱我;因为我本是出于上帝,也是从上帝而来。”
他们的行为,证明他们与那说谎的杀人者有关。耶稣说:“你们是出于你们的父魔鬼,你们父的私欲,你们偏要行,他从起初是杀人的,不守真理,因他心里没有真理。……我将真理告诉你们,你们就因此不信我。”犹太首领们之所以不接受耶稣,就是因为耶稣讲了真理,而且讲得十分肯定。触犯这些自称为义之人的乃是真理。真理暴露了假道的虚谬,谴责了他们的教训和行为,所以就不受他们欢迎。他们宁愿闭眼不顾真理,而不肯谦卑地承认自己曾犯了错误。他们不爱真理,虽明知是真理,也不愿接受。
“你们中间谁能指证我有罪呢?我既然将真理告诉你们,为什么不信我呢?”三年来,基督的仇敌曾天天跟着他,想在他的品格上找到一些污点。撒但和罪恶的一切党羽,企图制胜耶稣。但他们在他身上没有找到什么可乘的机会。甚至恶鬼也不得不承认他“乃是上帝的圣者。”(可1:24)耶稣在天父面前,在未曾堕落的诸世界面前,并在有罪的世人面前,遵行了律法。当着天使,世人和鬼魔面前,他曾说:“我常作他所喜悦的事。”对这话,无人提出异议。这话倘若出诸他人之口,就是亵渎了。
犹太人虽然找不到基督有什么罪,但仍不肯接受他,这就证明他们与上帝没有什么关系了。他们没有在上帝儿子所传的信息中认出上帝的声音。他们自以为是在批判基督,但他们在拒绝基督的行为上,正是定了自己的罪。耶稣说:“出于上帝的,必听上帝的话,你们不听,因为你们不是出于上帝。”
这教训是永久不变的。许多喜爱强辩,批评,并在圣经里故意找难题的人,以为这样就表示他们的思想独立,智力灵敏。他们以为自己是在批判圣经,其实是在批判自己,显明他们自己没有能力欣赏那从天而来,永垂万世的真理。在巍巍的上帝公义之前,他们毫无尊敬的心,他们忙着猎取竹头木屑,表露着一种狭窄庸俗的性情和一颗逐渐丧失认识上帝能力的心,凡响应上帝灵感的人,必寻求那能增进自己对上帝的认识,并锻炼提高自己的品格。正如向日的花朵,使辉煌的阳光,为它着上美丽的色彩。受圣灵感化的心灵,也必转向公义的日头,以致天上的光,以基督的美德,使他的品格日臻美丽。
耶稣把犹太人的态度,与亚伯拉罕的态度,作一个鲜明的对照。他说:“你们的祖宗亚伯拉罕欢欢喜喜地仰望我的日子,既看见了,就快乐。”
亚伯拉罕极愿看见上帝所应许的救主。他恳切地祈求,在未死之前能见到弥赛亚,结果他看见了基督。他得到超自然的光照,因而认识到基督的神性。他看见了基督的日子,就甚快乐。他看见上帝为赎罪而准备的牺牲。在他自己的经验中,也曾有过这一个牺牲的预表。
上帝吩咐他:“你带着你的儿子,就是你独生的儿子,你所爱的以撒,……把他献为燔祭。”(创22:2)他就把上帝所应许的孩子,就是他一切希望所寄托的孩子,放在祭坛上。正当他站在祭坛旁边,举起刀来遵从上帝的吩咐时,忽然听见从天上来的声音说:“你不可在这童子身上下手,一点不可害他,现在我知道你是敬畏上帝的了,因为你没有将你的儿子,就是你独生的儿子,留下不给我。”(创22:12)上帝使亚伯拉罕受这惨痛的试炼,无非是叫他得见基督的日子,并体贴到上帝对世人的爱是如此伟大,为要把世人从罪恶的深渊中救拔出来,竟不惜赐下自己的独生子,受最耻辱的死刑。
亚伯拉罕学得了世人所能得的最大教训。他求上帝准他在未死之前看见基督,这祈祷蒙应允了。他看见了基督,领受了血肉之体所能受的最大启示。亚伯拉罕在完全献身与上帝之后,才能明白上帝给他看见有关基督的异象。他受指示,认识到在上帝赐下独生子,拯救罪人脱离永死的事上,上帝所牺牲的,比人所能牺牲的伟大得多了,奇妙得多了。
整理:于姊妹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