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770阅读
第三十一章 山边宝训
(本章根据:太5、6、7章)
基督很少单独召集门徒听他讲论。他并不专选那些知道生命道路的人,作他的听众。他的任务是要教导一般误入歧途的人们,使他真理的教训,可以达到蒙昧无知的心中。他本身就是真理,随时伸着手,准备为人祝福。又要用忠告、劝戒、勉励的话,把凡愿到他面前来的人救拔起来。
基督在山上的教训虽是特别对门徒讲的,但也有许多群众都听到了。耶稣设立了使徒之后,就与他们同到海边去。那时正值清晨,群众已渐渐聚拢来了。除了平常从加利利各乡各镇来的人之外,还有许多人来自犹太地,连耶路撒冷城也有人来。此外,从比利亚,低加波利和犹太南部的以土买,以及地中海沿岸的腓尼基的城邑,推罗、西顿,各处都有人来。“许多人听见他所作的大事,”就来“要听他讲道,又指望医治他们的病……有能力从他身上发出来,医好了他们。”(可3:8;路6:17-19)那狭窄的海滩,凡众人能听得见耶稣声音的范围之内,连站立的地方也没有。耶稣就领他们往后面的山边去。到了一处平地,足供群众从容集合的地方,他就在草地上坐下来,门徒和众人也都跟着坐下。
门徒常是挨着耶稣左右坐的。众人不住地拥上来,但门徒知道,决不能让别人把他们从耶稣面前挤开。他们就紧紧地靠着耶稣坐下,以免漏掉了耶稣训言中的一个字。他们留意倾听,热切地要明白,他们将来所要传给各地、各时代之人的真理。
门徒感觉这次将有超乎平常的言论,所以他们格外靠近夫子。他们相信耶稣不久要立国了。从那天早晨所见的事,就更相信耶稣对这事将要有所发表,众人也都存有这种热烈的期望,他们兴奋的容貌,表示深切的关怀。当众人坐在嫩绿的山边上等待着那位神圣的教师发言时,他们胸中充满着将来光荣前途的思想。在场的文士和法利赛人,希望有一天他们能统治那些可恨的罗马人,而获得世界大帝国的荣华富贵。
贫穷的农民和渔夫,则希望主能应许,由他们卑陋的贫民窟,不够果腹的饮食,劳苦的生活和饥寒的威胁,获得宽宏的宅第和安逸的生活。他们盼望基督把征服他们的人,所穿的华贵衣袍,给他们换上,代替现有的一件白昼遮体、夜间御寒的粗布衣裳。当时众人的心,都被这高傲的奢望所鼓舞,──以色列将在万国之中,被尊为上帝特选之国,耶路撒冷被定为天下一统的首都。
但基督使他们属世的伟大希望落空了。在山边的训言中,他设法消除那些虚伪的教育所造成的影响。使听众对他的国度和他本身的品格,有正确的认识。然而他没有直接打击众人错谬的见地。他虽看到世人因罪所受的痛苦,但他并没有过于生动地形容他们那种困苦可怜的情形。他教训他们一些真理,远超过他们已往所听见过的任何言论。他并不反对他们对于上帝之国所有的观念,只将进天国的条件告诉他们,让他们自己去断定天国的真相。耶稣对当日跟从他的人所讲的真理,对我们是一样重要的,我们与耶稣时代的人一样,需要学习上帝国的基本原则。
基督在山上一开口,就向众人讲赐福的话,他说:凡觉悟自己灵性贫乏,感到自己需要救赎之恩的人有福了。福音是要传给穷人的,凡灵性骄傲,自以为富足,一样都不缺的人,不能领受福音的启示。惟有谦卑痛悔的人,才能领受。只有一个为罪而开的泉源,而这个泉源也是为虚心的人所开的。
存心高傲的人,竭力想赚得救恩,但我们进天国的名义和资格,都在乎基督的义。除非人先觉悟自己的软弱,除净一切自满之念,并顺服上帝的管理,上帝在拯救人类的工作上就不能作什么。惟有这样,他才能领受上帝所等着赐给他的恩赐。上帝决不留下一样好处不给那自觉缺乏的人。他可以无限制的向那藏有一切丰盛的主领受恩惠。“因为那至高至上,永远长存,名为圣者的如此说:我住在至高至圣的所在,也与心灵痛悔谦卑的人同居,要使谦卑人的灵苏醒,也使痛悔人的心苏醒。”(赛57:15)
“哀恸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安慰。”基督这一句话,并不是说哀恸本身有什么除去罪过的能力。他不赞许虚伪,或装腔做势的悲哀。他所说的哀恸,并非忧郁哀哭之意。我们既因罪忧愁,就当因作上帝儿女的宝贵权利而欢喜。
我们往往因自己不良的行为,所生不愉快的后果忧伤,但这并不是悔改。真正为罪忧伤,乃是圣灵工作的效果。圣灵指出我们曾经辜负了救主,使救主忧伤,因此我们的良心发现,便来到十字架下痛心悔改。我们每犯一次罪,基督就为我们重新受一次创伤,我们既仰望自己所扎伤的主,就因我们那使他受苦的罪而哀恸。这种哀恸,必能使我们弃绝罪恶。
属世的人或许说,这种忧伤乃是懦弱。其实,他正是那以坚固的链环,把悔罪的人与无穷的上帝联在一起的力量。这也显明上帝的天使,正在将人因硬心和犯罪而失去的美德带还给人。悔罪之人的眼泪,无非是圣洁的阳光出现之前的雨点。这种忧伤乃是喜乐的先声,而这喜乐,将在人心内成为活的泉源。“只要承认你的罪孽,就是你违背耶和华你的上帝。”“我必不怒目看你们,因为我是慈爱的,我必不永远存怒,这是耶和华说的。”(耶3:13、12)上帝已经命定,要“赐华冠与锡安悲哀的人,代替灰尘,喜乐油代替悲哀,赞美衣代替忧伤之灵。”(赛61:3)
至于那些因试炼和不幸而哀恸的人,他们也可以得到安慰。因为忧伤和耻辱的苦楚,总比放纵罪恶强。上帝藉着痛苦向我们显明我们品格上的毛病,使我们因他的恩典而得以胜过自己的错误。上帝把我们所不知道的和有关我们本身的情形摆在我们眼前,于是考验来了,要看我们是否领受上帝的责备和劝告。我们遇到试炼时,决不可烦恼或发怨言,我们不该任性妄为,或忧虑过度,以致远离基督。我们应在上帝面前自卑。那凭自己的心意去看问题的人,必看不清上帝的道路。依着我们人类的本性来说,他的道路似乎是黑暗而没有快乐的。但上帝的道路是恩慈的道路,终点就是救恩。从前以利亚在旷野里,不知道当时自己所作的是什么,说:“罢了!求你取我的性命”之时。慈悲为怀的上帝,并没有按他的话行。那时还有一桩大事要以利亚去作。及至他的工作完成之后,他并不是像在旷野之中,灰心得要死,觉得孤独了。他并没有降到阴间死去,却有天上的火车火马,在荣耀中,护送他升到至高者的宝座前。
上帝论到忧伤的人说:“我看见他所行的道,也要医治他,父要引导他,使他和那一同伤心的人,再得安慰。”“我要使他们的悲哀变为欢喜,并要安慰他们,使他们的愁烦转为快乐。”(赛57:18;耶31:13)
“温柔的人有福了。”那藏在基督里面的温柔,可以大大减少我们所遭遇的困难。我们若有主的谦卑,就能不顾日常所遭遇的侮辱、挫折和烦恼,而且,这一切也不再影响我们的精神了。基督徒高尚人格的最大证据就是自制。人在受羞辱或虐待之时,而不能保持镇静和信赖的态度,就是剥夺上帝在人身上显示自己完美品格的权利。心地柔和,乃是基督徒得胜的力量,也是他们与天庭有联系的证据。
“耶和华虽高,仍看顾低微的人。”(诗138:6)凡显出基督柔和谦卑精神的人,是上帝所眷顾的。世人或许要轻看他们,但他们在上帝眼中,是值得重视的。那得以进入天庭的,不只是聪明、伟大、慈善的人,也不只是那十分热心、非常活跃地、忙碌工作的人。但那些渴望基督住在心中的虚心者和那些以遵行上帝旨意,为最高志愿的谦卑人,都得以丰丰富富地进入天国。他们将要列在那些曾用羔羊的血,洗净衣服的人中。“所以他们在上帝宝座前,昼夜在他殿中事奉他,坐宝座的要用帐幕覆庇他们。”(启7:15)
“饥渴慕义的人有福了。”一个人自己感觉不足,就会生出饥渴慕义的心。凡存饥渴心意的人,是不会失望的。那些在心中为耶稣预备住处的人,就必体会到他的慈爱。凡切望有像上帝之品格的人,必得满足他的心愿。对于仰望耶稣的人,圣灵必定给予帮助,并要将属乎基督的事,向他显明。只要人的眼睛注视着基督,圣灵就必为他不停地工作,直到他完全变成他的形像。纯洁的爱,能扩大心灵,以便受到更高的造就,也能有更多对于天上事物的知识。这样的人,非达到最丰富的程度,决不会休止。“饥渴慕义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饱足。”
怜恤人的必蒙怜恤,清心的人必得见上帝。每一种不洁的思想都足以污秽心灵,损伤道德的知觉,并消灭圣灵的感动。属灵的眼光,必因而昏昧,以致人不能看见上帝。上帝诚然可以饶恕悔改的罪人,但人虽蒙饶恕,而他的灵性则已经受了损伤。人若要更清楚地分辨属灵的真理,就必须弃绝一切不洁的言语和思想。
然而基督的话,不仅包括有关情欲方面的不洁和犹太人所严厉弃绝的仪式的不洁。而自私的心,也会使我们看不见上帝。自私的人以为上帝也是自私的。我们若不抛弃自私的心,就认不出上帝就是爱。只有不自私的心和谦卑信赖的精神,才能认得出上帝是“有怜悯,有恩典的上帝,不轻易发怒,并有丰盛的慈爱和诚实。”(出34:6)
“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基督的和平是由真理而生,是与上帝和睦的。世界是与上帝的律法为仇,罪人是与造他们的主为敌,因此人与人之间也彼此不和,但作诗的人说:“爱你律法的人,有大平安。什么都不能使他们绊脚。”(诗119:165)人不能制造和平,世人想要洁净,或提高个人与社会的种种计划,都不能产生和平,因为这些计划,贯彻不到人的内心。惟有基督的恩典,才能缔造或保持真正的和平。这恩典深入人心,就能铲除那些酿成纷争,分裂的恶欲。于是“松树长出代替荆棘,番石榴长出代替蒺藜。”人生的沙漠,必“快乐,又像玫瑰开花。”(赛55:13;35:1)
众人听见这与法利赛人言行迥不相同的教训,心中很是惊异。原来他们认为今生物质的享受就是幸福,而名誉和受人的尊敬,也值得追求。被人称为“拉比”,尊为学者和虔诚的人,又能在众人面前宣扬自己的德行,这些都是被视为非常得意的事,也是极大的幸福。但是耶稣在那大庭广众之前宣称,这种人所能得到的一切报酬,不过是地上的财利和人的尊荣而已。他说话的口气很肯定,人人都觉得口服心服的。民众静默无言,顿时感觉毛发悚然。他们怀疑地互相对视着,心里忖思道,这个教训若是真的,那么谁能得救呢?但有许多人深信这位非凡的教师,是受了上帝的灵所感动,他所发挥的名言是神圣的。
耶稣说明了真幸福的意义和追求的方法之后,就更确定地指出,他的门徒既是上帝所拣选的教师,就有责任领人走上公义和永生的道路。他知道他们必要时常遭遇灰心和失望的事,以及坚决的反对和侮辱,而且他们的见证也要被人拒绝。他深知这些在他面前留心听他言语的平民,将来实行他们的使命时,必要忍受毁谤、苦刑、监禁和死亡,于是他继续的说:
“为义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人若因我辱骂你们,逼迫你们,捏造各样坏话毁谤你们,你们就有福了。应当欢喜快乐,因为你们在天上的赏赐是大的。在你们以前的先知,人也是这样逼迫他们。”
世人喜爱罪恶,恨恶正义,这就是他们与耶稣为敌的原因。凡不接受他无穷之爱的人,会觉得基督教是搅扰人的。基督的光驱散那遮掩他们罪恶的黑暗,显明他们有洗面革心的必要。所以顺服圣灵感化的人,要开始与自己作战,而那些依恋罪恶的人,就与真理和真理的代表对抗了。
这样,斗争就起来了,跟从基督的人,就被诬告为使众人遭灾的祸根。然而世人之所以仇视他们,乃是因为他们与上帝相交。他们是在忍受基督所受的凌辱,走世上最尊贵的一位所踏过的路径。他们遭遇逼迫之时,不必忧愁,倒要快乐。每一次火炼的试验,都是上帝在熬炼他们,使他们配担任与上帝同工的任务。每一次的奋斗,在维持正义的大战中,都有它的效用,都足以增加他们最后胜利的快乐。有了这种观念,圣徒就能欣然接受信心和忍耐的试炼,而不畏缩逃避了。上帝的仆人,既急切的要尽他们对世人的义务,并专心讨上帝的喜悦,就必须不顾世人的毁誉,而履行一切应尽的本分。
耶稣说:“你们是世上的盐。”不要为避免逼迫就离群而索居。你们当住在人间,好使上帝之爱的香气,可以像盐一样腌世人,好使世人不至腐败。
领受圣灵感化的心,乃是上帝藉以流通福惠的河道。如果事奉上帝的人离开世界,如果他的灵从人间收回,那么这个世界就必遭到荒芜、瓦解,即是撒但统治的后果。虽然恶人自己并不知道,但他们之所以能有今生的种种幸福,实在有赖于他们所轻视,所逼迫之圣徒的存在。若基督徒是徒有其名而无其实,这就像失了味的盐。他们在世上没有行善的感化力。而且他们误表了上帝,则他们反而不如不信的人了。
“你们是世上的光。”犹太人想把救恩的福气限于本国的人。但基督却指示他们,救恩犹如日光一样,是属于全世界的。圣经的信仰,不得封锁在书本之内,不得禁闭在教堂的围墙里面,也不能为了自己的利益,偶然拿出来一用,以后仍小心翼翼的放在一边。圣经的信仰必须使我们日常的生活成圣,并在我们一切的业务和社交往来中表现出来。
真品格,并不是由外面形成,或装置上去,乃是从内心反射出来的。我们若要指引别人行走义路,自己心里就必须蕴藏着公义的原则。我们口头的信仰,或许能宣扬宗教的理论,可是真正能把真理显示出来的,乃是我们实践的敬虔。言行一致的生活,圣洁无伪的交谈,坚定不移的忠直,活泼慈善的精神,敬虔仁厚的模范,──这些都是传真光给世人的媒介。
整理:于姊妹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