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69阅读
6章:揭开第一印到第六七印
11于是有白衣赐给他们各人,又有话对他们说:“还要安息片时,等着一同作仆人的和他们的弟兄,也像他们被杀,满足了数目。”
6章是羔羊从坐宝座的右手中拿了书卷之后,从第一印起揭到第六印的内容。在此首先要留意一点,每当揭开七印中的一印时,地上就随即展现一个新的恐怖(灾难)现象。但这些决不是封印之书卷的内容,倘若将此视为书卷的内容,而将注意力集中在这些灾难,那肯定无法找到书卷封印的理由。试举其中的一例来说明,那就是揭开第五印的时候,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为神的道和为作见证被杀的灵魂急切呼吁主快快施行审判,给他们伸冤的景象,“有为神的道并为作见证被杀的灵魂大声喊着说:‘你不审判住在地上的人,给我们伸流血的冤,要等到几时呢?”(10节)这根本不是揭开封印时,所要发出的事件。另外,七印全部揭开后,才能看清书卷的内容,才合乎逻辑啊!
既然是这样,为什么每当揭印的时候,就有灾难随即降临大地的场面呢?通过文理来看,作者想通过
① 4章展现给我们的“坐在宝座上的神”(4:2)和5章展现给我们“曾被杀的羔羊”(5:6),来得出7:9-10的结论,“此后,我观看,见有许多的人,没有人能数过来,是从各国、各族、各民、各方来的,站在宝座和羔羊面前,身穿白衣,手拿棕树枝,大声喊着说:‘愿救恩归与坐在宝座上我们的神(4章),也归与羔羊(5章)。’”
② 颂赞的题目—“救恩”是因着羔羊揭印(救赎),才可能的。也就是说通过羔羊揭印,才使隐藏的福音显明了出来(参考,西1:26)。象这样,在5章中,救恩之门敞开之后,在6章中开始揭印,每揭一个印,灾难随即降临,这意味“神的国不是立时就会临到”的(路19:11)。
那么,灾难的意义是什么?乃是叫人悔改信福音(羔羊)的警钟。反过来说,灾难反复降临大地,则是神“长久忍耐”的凭据。因为,若不是“他丰盛的恩慈、宽容、忍耐”(罗2:4),根本就没有理由一拖再拖。所以,我们会看到,在灾难反复降临的过程中,这样写道“仍旧不悔改……又不悔改”(9:20-21),“亵渎天上的神,并不悔改所行的。”(16:11)
因此,急切呼吁神伸流血之冤的殉道者“还要安息片时,等着一同作仆人的,和他们的弟兄,也象他们被杀,满足了数目。”(6:11)这是6章的钥节。这话的意思是神在拖延审判的日期,好让世人有“悔改的机会”。下面将分为两个单元进行分析研究。
第一单元(1-8节)从第一印到第四印
第二单元(9-17节)第五印和第六印
第一单元(1-8节)从第一印到第四印
我看见羔羊揭开七印中第一印的时候,就听见四活物中的一个活物,声音如雷,说:“你来!”(1节)。
㈠“羔羊揭开七印中第一印”,这句话告诉我们揭开封印的是“羔羊”,而不是狮子。在这一点上,我们必须先解决一个问题。在5章的解释中,我说过,封印的书卷正如人类因罪债被卖的凭据--“买卖契约,奴婢证书”。 但藉着羔羊的代赎,封印得以揭开,失去的基业得到了恢复。
① 有人会问,既然如此,揭印应该是一次揭完啊,为何还要依次揭开呢?
② 有许多人正是因为这个顾虑,而不敢肯定地证明揭印 “就是历世历代所隐藏的奥秘,但如今向他的圣徒显明了”的福音(西1:26)。
㈡ 提出上述问题的人,是忘却了羔羊揭印的目的。
① 主耶稣背负十字架的首要目的是为了“神的国”。经上如此说:“用自己的血买了人来,叫他们归于神”(5:9下)。换言之,恢复我们曾失去的基业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恢复神的国”。所以,经上说:“又使我们成为国民,作他父神的祭司”(1:6,5:10)。这是理解救赎史的核心部分。神国的建设是关乎神的圣名和荣誉的事。
② 那么,神的国何时恢复呢?在十字架上主耶稣说:“成了”的时候,神的国立时恢复吗?不是的。当有人替负债的人还清债务的时候,他就没有债了,但是我们必须牢记,“神国的恢复”乃是从主的初临到再来,才能完成,这就象征服迦南地,需要争战的时期一样。
㈢ 启示录是为了告诉我们,从主初临至再来期间,在地上争战的教会所要担当的使命是什么,而写的书信。
① 神的国因着主的初临已经降临到了世间。
② 犹如封印渐进地揭开,神的国也正在不断地扩展。
③ 最后到了七碗之灾的大怒倾倒之日,审判告结,神的国才得以完成。为了给我们看到神的国是渐进扩展的,所以用一一揭开封印把它表达了出来。
㈣ 不单是面对启示录的我们,认为神的国快要显出来了,而且十二使徒亦曾如此,“又因他们以为神的国快要显出来”(路19:11),所以,主设了“交银与十仆的比喻”来解除这个误会。启示录则以一一揭印描述了神的国不是立时恢复的。通过揭印的渐进性,想要对教会说的话是,
① 让教会在主的初临至再来期间要“持守信心”,即忍耐, “圣徒的忍耐和信心就是在此。(13:10)”
② 让教会在主的初临至再来期间“打美好的仗”,即“弟兄胜过它,是因羔羊的血和自己所见证的道。他们虽至于死,也不爱惜性命。(12:11)”
③ 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主揭开封印,愿他的军兵得胜。初期教会的圣徒曾打过此仗,我们也正在打这美好的仗,而且这美好的仗要坚持打下去,直至主再来之日。所以,经上说神是 “昔在、今在、以后永在的神”(1:4)。
白马,红马,黑马,灰马
㈠ “我就观看,见有一匹白马;骑在马上的拿着弓,并有冠冕赐给他。他便出来,胜了又要胜”(2节)。这个“骑白马的人”是谁呢?对此持有两种见解:
① 有人认为是见证福音的人,
② 另有人认为他是象罗马帝国一样的征服者。通过第二印至第四印所降之灾的统一性,推断第一印也是灾难的话,就会把这骑白马的人看作是象罗马帝国一样的军事霸权主义的象征。然而,通过文理和本文本身来看,我们必须将他视为是用福音来征服撒但、罪恶和死亡的十字架的军兵。
㈡首先从文理着手进行深入思考。
① 在5章中,羔羊拿走书卷以后,随即所发生的事情便是“四活物和二十四位长老,并千千万万的众天使,及所有万物”都一致向羔羊所发出的颂赞。这是福音颂,是对救恩的赞美。即对“得胜”的赞美。
② 按揭开第一印的文理分析,教会理应以第一位骑士登场,见证这福音。19:14节的话语为此作了后盾,“在天上的众军骑着白马,穿着细麻衣,又白又洁,跟随他。”在17;14节说,“羔羊必胜过他们的……同着羔羊的,……也必得胜”。
③“胜了又要胜”这话也与激励的话语“得胜的,得胜的”相吻合。
④“有冠冕赐给他”这话也与“你务要至死忠心,我就赐给你那生命的冠冕”(2:10下)相吻合。
⑤ 不仅如此,这与对殉道者所说的话“等着一同作仆人的,和他们的弟兄,也象他们被杀,满足了数目”(11节)也是相联贯的。这是由于为了打那“胜了又要胜”的仗,必须随时准备作出牺牲。
⑥ 因此,我们将不断地看到见证福音的人骑着白马‘胜了又要胜’的场面。(12;11,15:2,17:14)
㈢ 此外,如果仔细观察本文,我们就会发现揭开第一印时与揭开第二至第四印时,约翰所听见的活物的声音是有分别的。
① 开启第一封印的时候,他听到“四活物中的一个活物,声音如雷,说:‘你来!’”(1节)。而开启第二至四印的时候,约翰听见“活物说:‘你来!’”(3,5,7节)。
② 这是有很大差异的。因为“声音如雷”是显明极大的声音,在启示录中,当论到与“重要的事件,或福音”相关的话时,都是“大声音”(1:10,5:2,5:12,11:12,12:10,14:7,14:15,19:1,19:6,21:3)。
㈣ 从教会史的观点来看,一旦出现“白马”,紧跟随其后便是“红马,黑马,灰马”。
① 通过使徒行传我们会看到,五旬节以后,福音的见证人以惊人的程度打胜仗的场面,“胜了又要胜”(2下)。于是,便有“红马,黑马,灰马”接踵而至。
② 不论哪一时代,倘若福音‘胜了又要胜(兴旺)’,“红马,黑马,灰马”自然就会不约而同地登场。因而,可以将主初临至再来期间看作福音和灾难并存的时期。在14:14-20节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收割熟透的庄稼(救恩),收取熟透的葡萄(审判)”同时完成。
㈤ 笔者如此关切“骑白马的人”,是为了强调争战之教会的使命是坚持不断打仗,而且“胜了又要胜”。得胜的主耶稣将启示录赐给教会的目的就是为了说教会“胜了又要胜”,这话并不过分。有的人由于骑白马的人手里只拿着弓,未拿“箭”,而为此争论不休。在此我要奉劝这等人,既然拿了弓,肯定会有箭。请不要在这些次要的事上浪费美好的光阴,而要抓住要点。这要点就是我们不可临阵逃脱,就象诗篇78:9所描述的那样,“以法莲的子孙,带着兵器,拿着弓,临阵之日,转身退后”。以“以法莲”为代表的十个支派,虽然力量强大,但是他们没有为神与大卫所立的弥赛亚之约竭力而战,反而在“临阵之日”转身退后,使国分裂。“他若退后,我心里就不喜欢他”(来10:38)。对十字架的军兵而言,根本就没有退后而言。
㈥ “揭开第二印的时候,就另有一匹马出来,是红的”(4节上)。依照本文“夺去太平,使人彼此相杀;又有一把大刀赐给他”(4节下)的解释,说明这是战争的灾难。
㈦ “揭开第三印的时候,我就观看,见有一匹黑马;骑在马上的手里拿着天平”(5节)。这显明了极大的饥荒。
㈧ “揭开第四印的时候,我就观看,见有一匹灰色马;骑在马上的,名字叫作死,阴府也随着他;有权柄赐给他们,可以用刀剑、饥荒、瘟疫、野兽,杀害地上四分之一的人”(7-8节)。就象灰色给我们的印象一样,它是死亡的灾难。
① 在此必须铭记一点:“有权柄赐给他们,可以用刀剑、饥荒、瘟疫、野兽,杀害地上四分之一的人”。神允许骑士使用地上的四分之一的权柄(4节)。
② 为何限定为四分之一呢?灾难伴随着福音的目的,是为了让人们悔改。在随后要降下的“七号之灾”中,我们将看到他们的权柄扩大到了三分之一(8:12),更是使人紧张、窒息。
第二单元(9-17节)第五印和第六印
“揭开第五印的时候,我看见在祭坛底下,有为神的道、并为作见证被杀之人的灵魂”(9节)。
这时暂且中断了地上的灾难场面,而让我们看到在天上的殉道者悲切的冤声。这是我们始料不及。
㈠ 殉道者大声喊着说:“圣洁真实的主啊,你不审判住在地上的人,给我们伸流血的冤,要等到几时呢?”(10节)。司提反被众人用石头打死之际,曾大声喊着说:“主啊!不要将这罪归于他们”(徒7:60),相反,殉道者在此却发出报复的声音,这可能吗?其实,作者想通过这一情景,不是要让我们看殉道者的呼吁,而是看神对他们的答复。
㈡“于是有白衣赐给他们各人;又有话对他们说,还要安息片时,等着一同作仆人的,和他们的弟兄,也象他们被杀,满足了数目”(11节)。
① “还要安息片时”,显明神要延缓审判时日之意。
② 这是为了接下来的这句话:“等到一同作仆人的,和他们的弟兄,也象他们被杀,满足了数目”。
③ 在此,如果有人问:“殉道者的数目要达到多少,才算到末世呢?”这种提问未免太离谱了,因为他根本不晓得主说话的意图。因为主的意图并不在于使多人“被杀”的殉道上,而在于他们必须担当的〈见证福音〉的使命上。
㈢ 殉道者为何被杀呢?是“为神的道、并为作见证被杀”(9节)。
① 在神的立场上,施行审判是极其容易的事情。然而神的意图是在执行最后审判之前,他愿属他的子民见证“神的道”,即见证福音,使人悔改。
② 论到神对审判的拖延,经上说:“主所应许的尚未成就,有人以为他是耽延,其实不是耽延,乃是宽容你们,不愿有一人沉沦,乃愿人人都悔改。”(彼后3:9)那些“作仆人的(同工)和他们的弟兄”为见证福音,也会有牺牲。在11章中,我们将会看到两个见证人为福音而死的场面。
㈣ 在“还要安息片时”中,神的片时与人的时间观念不同,要记住“主看一日如千年,千年如一日”(彼后3:8)的话语。
① 因此,我们不要像当年耶稣的门徒问耶稣:“你复兴以色列国,就在这时候吗?”(徒1:6)一样,向主发问:“主啊,何时会发生这种事情呢?主啊,你何时来呢?”
② 倘若我们这样问,主会象从前回答他的门徒一样,说:“父凭着自己的权柄所定的时候、日期,不是你们可以知道的。你们只要作我的见证,直到地极。”
㈤ “为神的道、并为作见证被杀”(9节)的殉道者,在灾难之中登场的理由乃是:
① 即便神将灾难从四分之一(6:8)扩展到三分之一(8:12),但是未被灾难所灭的人仍旧不悔改,“其余未曾被这些灾所杀的人仍旧不悔改自己手所作的”(9:20-21)。他们为何不悔改呢?因为自然启示(包括灾难)不足以使人领悟神的爱和恩典。因此殉道者在灾难之中的登场,告诉我们,拯救他们的方法惟有向他们见证福音。
㈥ 通过洪水审判,我们也可以看到这一点。洪水审判以后,神说:“我不再因人的缘故而咒诅地了”。神的意思难道是说从今以后世界不再被罪恶所充盈了吗?不是的。正好相反。神的意思是说,由于“人从小时心里怀着恶念”(创8:21),所以他不再因人的缘故而咒诅地了。“从小时心里怀着恶念”是指人相为有原罪,从出生时起就生在罪中。因此,即使用洪水审判的十次,一百次,人也没有得救的指望。只有藉着耶稣基督的代赎,只有通过福音见证人的殉道精神所见证的道,才有可能得救。
㈦ 我们来一同看看两个见证人在见证福音之后被杀的结局,“其余的都恐惧,归荣耀给天上的神”(11:13)。
㈧ 因此,揭开第二到第四印时所降的灾难,是主耶稣在橄榄山所说的灾难的起头,而不是结束,“你们也要听见打仗和打仗的风声,总不要惊慌;因为这些事是必须有的,只是末期还没有到。民要攻打民,国要攻打国;多处必有饥荒、地震。这都是灾难的起头。”(太24:6-8)倘若如此,世界末日会有什么征兆呢?
到了忿怒的大日,谁能站立得住呢?
㈠ “揭开第六印的时候,我又看见地大震动,日头变黑象毛布,满月变红象血,天上的星辰坠落于地,如同无花果树被大风摇动,落下未熟的果子一样。天就挪移,好象书卷被卷起来;山岭海岛都被挪移离开本位。”(12-14节)这是末日来临的时候,出现的征兆。主耶稣曾说:“那些日子的灾难一过去,日头就变黑了,月亮也不放光,众星要从天上坠落,天势都要震动。那时,人子的兆头要显在天上。”(太24:29-30上)
㈡ 这时,我们会看到人们发出歇斯底里喊叫而拼命躲藏和逃避的景象,“地上的君王、臣宰、将军、富户、壮士,和一切为奴的,自主的,都藏在山洞和岩石穴里,向山和岩石说‘倒在我们身上吧!把我们藏起来,躲避坐宝座者的面目和羔羊的忿怒’”(15-16节)。
① 在此,要强调第五印和第六印之间的联贯性。第五印的位置的确不偏不倚,恰到好处。
② 因为在16节,他们切切地寻求拯救,他们向山和岩石说:“把我们藏起来,躲避坐宝座者的面目和羔羊的〈忿怒〉”。
③ 能拯救他们的,不是金钱、权利、名誉和地位。只有福音,才能拯救他们。
④ 他们为何需要福音?
⑤ 若不将福音传给他们,他们将会怎样?
⑥ 不过,福音应该由谁传?将福音传给他们的使命托付在第五印中所说的“一同作仆人的和他们的弟兄”(11节)身上。所以,主对他们说:“还要安息片时”。这便是第五印和第六印的联贯性。
㈢ 他们呼求“把我们藏起来,躲避忿怒。”然而,忿怒的大日,能把他们藏起来的,不是“山洞和岩石穴”。
① 只有罗马书4:7节所说的福音,才能把他们藏起来,“得赦免其过,遮盖其罪的,这人是有福的”(罗4:7)。福音的核心就在这里。由于保罗知道这个奥秘,所以他见证道:“神的义正在这福音上显明出来。”(罗1:17)。只有神的义,才能遮掩人的过犯和罪恶。凭信心接受并披戴神白白赐给我们的神的义,主来之日,举起双手迎接主说:“主耶稣啊,我愿你来!”福音正是这样的好消息。不知道“神的义”的人,就是不知道福音的人;不见证神的义,就不是见证福音。
② 在此,我们来回顾一段经文,启示录3:17节。试想“却不知道你是赤身的”老底嘉教会的信徒在这个场景中,会是什么样子。换了是你,又会怎样呢?
㈣ 在罗马书1:17-18节中,提到两个“显明”。首先是 “神的义正在这福音上显明出来”(1:17),其次是“神的忿怒,从天上显明在一切不虔不义的人身上”(1:18)。人为何需要神的义呢?不以“忿怒”(审判)为前提的“羔羊的代赎,神的义”是无济于事的。因此,拒绝神的义的人,那么到了主审判世界那日,就会向山和岩石说:“倒在我们身上吧!把我们藏起来,躲避坐宝座者的面目和羔羊的忿怒。”
㈤ 揭开第六印的时候,所展现的内容(12-17节)是末日要成就的事情。不过,为何揭开第六印的时候会出现这种场面呢?
① 所以,我们必须留意,七印、七号和七碗的审判不是按照时间的顺序发生的,而是以周期(或反复)的记述形式描写启示录的主题。
② 5章和7章之间,有“忿怒的大日”(6:17)。在5章福音拉开帷幕,到了7章就有因着福音“无人能数算的”人得救了。在5章和7章之间有呼喊的声音“谁能站得住呢?”(6:17)所以,将福音传给他们的人正是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兄弟姐妹。
㈥ 6章以“因为他们忿怒的大日到了,谁能站得住呢?”(17节)收尾。
① 谁能站得住呢?无一人能站得住。
② 不过,7:9节说:“有站在宝座和羔羊面前”的人。
③ 并且他们大声喊着说:“愿救恩归与坐在宝座上我们的神,也归与羔羊。”(7:10)。为了说这句话,作者才将第六印放在这个位置上。
㈦ 顺便说一个要点。依照图表所示,在最上面(1节)中有“揭开封印的羔羊”,最下面(11节)中有“羔羊的忿怒”。连接这两处的双箭头显明它们正好相反。是的,揭开封印的羔羊是能够让我们站在神面前的恩典、福音、救恩。但是,如果拒绝他,等待他们的就是“坐在宝座上的和羔羊的忿怒”了。然而,“坐宝座上的和羔羊的忿怒”决不在先,而是“愿救恩归与坐在宝座上我们的神,也归与羔羊。”(7:10)在前,即救恩在先。
10069阅读
5386阅读
4714阅读
4141阅读
3881阅读
1270阅读
1055阅读
1047阅读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