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

我应该饶恕那些得罪我却不道歉的人吗?



文章题目:我应该饶恕那些得罪我却不道歉的人吗?

原作者:希思·兰伯特

原出处:本文获授权翻译自圣经辅导员认证协会(ACBC)网站音频播客“Should I Forgive Someone Who’s Not Sorry They Sinned”。小标题为另加。


作者介绍:希思·兰伯特(Heath Lambert)博士是美国佛罗里达州杰克逊维尔第一浸信会教堂的高级牧师,前圣经辅导员认证协会(ACBC)的负责人。著有《亚当斯之后的圣经辅导运动》、《艰难案例辅导:真实故事说明圣经中上帝资源的充足性》、《圣经辅导神学:辅导理论基础》等书。




饶恕是一个命令,我们必须选择去饶恕


圣经中关于饶恕的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在《马太福音》18章,耶稣在那里针对饶恕进行了圣经当中最密集的教导。


他讲了一个没有去饶恕的仆人的故事。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人被赦免了大量的债务,但他却不愿回头去赦免他同伴一个更小的债务。然后,因着他的不赦免,他被处罚。圣经说,他被关进了监狱直等到他还清所欠的债。


这个比喻最后让人惊惧的话是耶稣自己说的——在《马太福音》18章35节耶稣说:“你们各人若不从心里饶恕你的弟兄,我天父也要这样待你们了。”所以,饶恕是一个命令,饶恕不是表面的,而是从内心深处生发的。

 

我们生活在一个堕落的世界,可能会被深深地冒犯。但是,我们仍然必须选择去饶恕,因耶稣基督命令我们去饶恕。因为作为基督徒,我们的罪被耶稣赦免了,我们也必须赦免别人的罪。


但是,我应该饶恕那些得罪我却不道歉的人吗?如果对方没有要求饶恕,我应该饶恕他吗?


“我懊悔了,你总要饶恕他。”


这个问题在圣经当中也被提到过。例如,在《马可福音》11章25节提到,耶稣说,“你们站着祷告的时候,若想起有人得罪你们,就当饶恕他,好叫你们在天上的父,也饶恕你们的过犯。”

 

这句话听起来像是无论别人有没有要求我们饶恕,有没有感到抱歉,我们都要饶恕。我们站在那里祷告的时候,我们就要饶恕。但是也有经文像《路加福音》17章3-4节提到的,耶稣在那里说:“你们要谨慎,若是你的弟兄得罪你,就劝戒他;他若懊悔,就饶恕他。倘若他一天七次得罪你,又七次回转,说,我懊悔了,你总要饶恕他。”

 

所以,耶稣一方面说,如果你站在那里祷告,你意识到你和你的弟兄有矛盾,那么就要饶恕他,这样你的祷告才会被倾听;另一方面,耶稣又说,当你的弟兄悔改的时候,你才要饶恕。


我们怎么来看待这个明显的矛盾呢?


饶恕的态度和饶恕的行动


我们需要从两方面来思考这个问题。


一方面,我们可以把饶恕看成是在关系中发生的行为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把饶恕看作是我们在灵里要培育的态度。

 

耶稣在《马可福音》11章中谈到的就是在灵里要培育的态度。祂说,如果你站在那里就要饶恕,意思是就在当下把那个人从你的愤怒、苦毒和罪的惩罚中释放出来。他所谈论的是要在我们的心中预备一个饶恕的行动——一种主动给予饶恕的意愿。但是,无论他们是否表达歉意、是否悔改、是否请求饶恕或者保持沉默,我们都要在内心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总要培养饶恕的态度。

 

饶恕的行动则是耶稣在《路加福音》17章所谈论的,在那里讲到当有人来到我们面前寻求饶恕时,就是我们饶恕别人的时候。当有人寻求饶恕、当他们承认他们的罪,我们就要说,“当然,我饶恕你”。这种深度的饶恕只有在我们预先培育了饶恕的态度之后,才有可能发生。

 

当我们把这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的时候,我们可以下这个结论:

 

  • 无论什么时候,当基督里的弟兄姊妹得罪我们、我们意识到自己对他们心存芥蒂的时候,就需要培养饶恕的态度。

  • 但是,直到他们寻求饶恕的时候,我们才把那种饶恕的行动表现出来。因为我们已经培养了饶恕的心态,无论什么时候他们寻求饶恕、表达为罪伤痛的心(无论是由我们还是他人指正出他们的问题),我们都要准备好立即表现出饶恕的行动。


之所以要这样做,有三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对付苦毒是一个命令。

 

在《以弗所书》4章31节,圣经说“一切苦毒、恼恨、忿怒、嚷闹、毁谤,并一切的恶毒,都当从你们中间除掉。”这是一个命令,我们必须对付苦毒和其他经文所涉及的罪,如果我们不愿意培养一个饶恕的态度,那么我们一定会紧抓着苦毒和怒气不放,而这些罪是会腐蚀灵魂的,会损害我们和上帝之间的关系,会破坏我们和他人的关系。所以,我们需要释放苦毒。

 

第二个原因:饶恕他人是圣经中的命令。


我们需要饶恕他人,这是整本新约圣经给我们的命令。《以弗所书》4章32节说到“并要以恩赐相待,存怜悯的心,彼此饶恕,正如神在基督里饶恕了你们一样。”这句经文传递了饶恕是一个命令,但是有趣的是,除掉苦毒、忿怒、恶毒和其它的罪(《以弗所书》4章31节)是先于饶恕的命令。


因此,我们可以从这两节经文的递进关系可以学到——培养饶恕的态度会带来在关系中表达饶恕的行动——第一个饶恕会带来第二个饶恕。

 

第三个原因:有罪的人需要认罪

 

我们不能削弱得罪我们的人必须认罪这一要求。如果在他人寻求宽恕之前,我们宽恕的态度就变成了宽恕的行为,那么我们就是削弱了犯罪之人需要悔改的要求。


这就是为什么你看电视时有时会看到的情景——一个家庭对一个罪犯说,我饶恕你,但是那个人还没有说对不起,他们甚至还没有承认犯罪。听到“我饶恕你”,会让那个犯罪的人感觉认罪无关紧要。正像我们得到的命令是去饶恕得罪我们的人,他们也同样得到命令,就是向所有被他们得罪的人表示认罪和悔改。如果你是那个他们得罪的人,他们也要向你这样做。


所以,我们需要保留表达饶恕的行动,直到他们按照上帝的命令承认他们的罪。这实际上是一种服侍他们、以恩赐相待的方式,也能帮助他们尊荣上帝的律法。

 

 

本站提供的信仰资源均来自网络,版权皆属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烦请发邮件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核实处理。以马内利。
赞(32)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