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

今日分享|亚伯拉罕信心的榜样(思考:信心是否真正改变了我们?)(音频)



 点击 收听




讲员/Samantha 
回应诗歌:给我信心的眼睛





  • 分享经文:亚伯拉罕信心的榜样


  • 焦点:信心是否真正改变了我们



我们在上一章讨论了因信称义的内容,其实也是从3章21至26节这几节经文中总结出的一个重要神学的论题:因信称义,且信心是称义的唯一途径

接下来保罗就这个论题进行了具体的讨论,就是我们今天要分享的第四章,保罗引用了一个非常明确的范例,就是亚伯拉罕,来详细的阐述亚伯拉罕的信心,和他因着信,在称义上的表现。

其实,上一章中我们重点讨论了信心,称义并没有详述。我们回顾一下前几章罗马书的内容,就能一点点看到保罗阐述问题的逻辑:首先把信仰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福音是什么,掰开了揉碎了进行讲解,分析,然后提出福音和律法的关系,让大家不再错误的认为可以凭着守律法得救。

接着提出来认识福音的关键:罪和救赎,确立“因信称义”的重要论题。也是我们上一章的内容。但在上一章中我们重点讨论了“因着信心”,而“称义”这个部分没有详述。

今天的分享的第四章,就正好引用了亚伯拉罕,这个在在旧约的记载中,没有一个义人能超越信心之父。他在信心上的榜样,以至于被神特别拣选,被称为义。

这是我们今天的一个思考:我们的信心是否也结出了被神称为义的果子?


信心和行动
罗马书4:1-8


亚伯拉罕的资格:刚刚我们有提到过:在整个旧约的记载中,没有一个义人能超过亚伯拉罕。以赛亚书41:8中也说,神称他为“我朋友亚伯拉罕”。在创世记26:5,神亲自为亚伯拉罕作见证,说:“亚伯拉罕听从我的话,遵守我的吩咐,和我的命令、律例、法度。


由此可以看到有多么看中和悦纳亚伯拉罕这位信心之父。所以保罗借着这位信心伟人,就向那些“倾向于凭借自己遵行律法的好行为,成为与神建立关系的基础的犹太人”提出了挑战:如果人能靠行为在神面前称义,那亚伯拉罕必定比许多人更有资格,而且他的行为应该得到称许。可是神的方法并非如此。


创世记15:6也很清楚的指明了神的方法:就是神与亚伯拉罕立约,那个时候他还叫亚伯兰,圣经【创15:5】的内容:于是领他走到外边,说:“你向天观看,数算众星,能数得过来吗?”又对他说:“你的后裔将要如此。”16节是关键:亚伯兰信耶和华,耶和华就以此为他的义。在神赐应许给亚伯拉罕之时,他已经是个耄耋老人了,虽然从身体的条件来看,亚伯拉罕是极没有可能有后裔了,然而“亚伯拉罕信神,这就算为他的义。”


保罗曾经用这段话作论证的基础,愤慨激昂地写信给加拉太教会,因为其中有些信徒受到诱惑,想要遵行律法,放弃信心的原则。现在他又用这段经文,来更有系统地解析信心的原则。


虽然亚伯拉罕的行为良好,但是神接纳他并不是基于这一点。因为亚伯拉罕的好行为,与对神诫命的顺服,都是他向神毫无保留的信心所结的果子;如果他不是先相信了神的应许,他就不会向应许之地进发,或按照他所了解的神的旨意来生活。神赐给亚伯拉罕一个应许,他就信了神的话,并且照着去行,而福音就是这应许的实现。


保罗澄清这一点之后,在第4-5节是要将信心和行为作出对比,并得出结论:若一个人的行为可以得到报酬,那报酬就是他当得的;但若他只是相信神,以信心为义,那所仰仗的,就只有神的恩典了


......


保罗在这里提醒我们回想到圣经的其中一个重要真理:对于人获得神的关注,人本身并无任何可夸之处。人能够与祂建立关系,完全是出于祂的白白恩典,人只能用谦卑的信心去接受。这不仅粉碎了一些靠律法而自夸的犹太人,也给今天的基督徒提出了很大的挑战:我们知道信仰的核心不是靠行为称义,却总是不自觉的就用行为上的敬虔来表明得救的确据。


比如:1. 被子上是否绣着龙凤,玩具上有奥特曼 —— 我们可能觉得这是某些人很肤浅的认识,但其实我们也在换汤不换药的如法炮制。有的时候我们知道自己有基督徒的身份,却总对触及自身利益的问题,需要付上多一点的代价时,天平就倾向了利益,就体贴了肉体。然后用我也来教会聚会了,甚至每天也有打卡读经的行为作为本质上没有改变却在外壳上贴了一层基督徒的膜的借口。


所以即便是说真的读经祷告灵修了,我也不认为神的心意真的渗透到了生命里,真的不过是镀了一层膜。


这其实是非常有挑战性的一个问题:如果真的信了,我们就必俯伏,必然对旧我有破碎,必然有生命改变的样式,我们会对一个明显的罪有非常果断的改变,我们会对可能懵懂的认知愿意多花一些时间研究和思考,我们会真正放下一些可能纠结了很长时间的问题,活出基督徒喜乐的样式。


1. (和一个外教会的姊妹沟通,3个多小时她一直是愁眉紧锁,在讨论完信仰的一些问题后,她自己也说:我都知道怎么做,但是就没有喜乐。我看着她说:你3个小时都没笑过一次,你都知道并不意味着你真相信!她的嘴角已经很自然的呈下垂状,大家可以一会儿照照镜子,有没有活出基督徒应该有的喜乐?)若不然,我们所有的信仰可能就是一个谎言!



亚伯拉罕的信心
罗马书4:9-25


我们回过头来,再来看亚伯拉罕,保罗接下来讨论了一个对犹太人至关重要的问题:亚伯拉罕因信称义,和割礼之间到底有没有关系?可能这个问题对于今日的我们,觉得已经没有讨论的必要了。

我们的文化传统中从来都不涉及这个问题,但其实对于一些说是成为基督徒的人来说,貌似没有外在的割礼,却在和神的关系上持守着一些错误的观念,而这些以为持守的东西就成为了他们的割礼。

比如对别人给予建议的拒绝,比如对委身团契的拒绝,认为只要找一个差不多的地方听道,然后自己好好读经祷告就可以了。

这也是我们需要了解保罗时代犹太人所纠结的问题,进而引深到我们今日的思考。

......

【创17:10~14】按照旧约年代算来,神在应许亚伯拉罕,且他也信了之后的十四年左右,亚伯拉罕才行了割礼,但他的割礼不过是一种外在的凭据,印证神早先所赐给他因信称义的地位。由此可见,神对他的要求是信心,而不是割礼。

外邦人的盼望就在此:亚伯拉罕的例子说明,人在神面前的地位,与受割礼或未受割礼无关。

因此,亚伯拉罕成了一切像他一样相信神、信赖祂话语之人的父。他是未受割礼信徒之父;因为在他的信被算为义时,他自己并没有受割礼;他也是受割礼信徒之父,不是因他们的割礼,而是因他们的信心。

在第16节保罗总结的:所以人得为后嗣是本乎信,因此就属乎恩,叫应许定然归给一切后裔,不但归给那属乎律法的,也归给那效法亚伯拉罕之信的......

因此,亚伯拉罕的称义,以及随之而来的应许,乃是基于他对神的信心,不是努力行善的结果,而是神的恩典所赐予的。神对亚伯拉罕的原则,也延及他的子孙──不是他肉身的后裔,因为他们已经有义务要履行律法;而是他属灵的后裔,就是效法亚伯拉罕信心榜样的人。

保罗说,神赐给他亚伯拉罕之名(他从前叫亚伯兰)的意思,就在于此【创17:5】从此以后,你的名不再叫亚伯兰,要叫亚伯拉罕,因为我已立你作多国的父。所有相信神的人,不分犹太人、外邦人,都包括在内,亚伯拉罕是一切信徒之父。也是17节保罗提到的内容。

亚伯拉罕信心的内涵,很很值得我们反思。他信神能叫死人复活,使无变为有。神告诉亚伯拉罕,他会有千千万万后裔之时,他还没有孩子。不但如此,他也超过了一般人能作父亲的年龄,他的妻子撒莱又过了能生育的年龄。

相信亚伯拉罕对这些不利的条件并非佯作不见,他一定也是各个方面都仔细思想过了。

但是,在与神的应许相较之下,他发现,神不但能够实现祂的应许,并且乐意如此行,这个事实远超过一切不利的条件。

纵然负面的状况四面重重压来,除了神的话以外别无可靠,他却紧紧地抓住这一点。因着层层的拦阻,他的信心反倒更坚强了,而这信心使他蒙神悦纳。

保罗继续声明,算亚伯拉罕为义的这句话,不单适用于亚伯拉罕,其中包含的原则,对所有相信神的人都有效;相信福音所启示的神──就是使耶稣从死里复活的那一位,尤其适用。耶稣被交给人处死,是为祂子民的过犯;但神使祂从死里复活,为要使神的子民得以称义。

就是在24节所说的:也是为我们将来得算为义之人写的,就是我们这信神使我们的主耶稣从死里复活的人。 



生活中的应用
罗马书4:9-25


犹太人并没有看懂神让他们遵守割礼背后的含义,不是仪文传统形式上的,而是心思意念上的,同样我们今日也要摒弃的同样是外在的形式上的表面上好像割礼的问题。


以前看过一个小故事:一个讲道非常有能力的老牧师,每次他讲道的时候,听者云集,走廊都站满了。退休后就在神学院代课,传授研经,讲道学方面的课程,有一次要求新的传道人试讲,那个传道人很紧张,讲的时候逻辑混乱,词不达意。大家听着都直皱眉头,唯有这个老牧师听得好像津津有味的。事后别人问他怎么会这样。他说:他是讲的不好,还有很多提升的空间。


但是有2点是我看到的:1)他讲的道没有错  2)我想要知道神通过他向我启示的真理是什么?


很多时候,我们因为不喜欢一个人,不再信服某位牧师,不想服从某种管束,就开始抵抗,因为这些不符合自己的心意,而不愿意透过这件事去思考神给我们的教导。一个人如果不再受教,他就停止了成长。就慢慢变成了守着割礼的犹太人,或者是靠遵行律法得救的法利赛人。

犹太人没有看懂神让他们遵守割礼背后的含义,但是期待我们能从生活中的点滴中,透过某种现象,某个人,某件事,某些行为,看到神在背后给我们的恩典或者是管教,从而理解神的心意,而不是依靠自己的心意,像亚伯拉罕那样,纵然他看不见像繁星一样的后裔,但是他看得到神的应许,相信必有神的祝福!

本站提供的信仰资源均来自网络,版权皆属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烦请发邮件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核实处理。以马内利。
赞(87)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