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

独自面对天地之寂静


到一个朋友那里闲坐,看到贾又福先生的一幅画。


深夜时分,一艘木船停靠在寂静的河边。高高的河岸上一片漆黑,然而仔细看,在漆黑的夜色中可以看到黑魆魆的树林,看到远处隐隐约约的亮光。


河岸的上空,是辽阔而漆黑的夜空。夜空中露出一抹大大的月牙。月光洒在河面上,如一片细白的沙粒。


一艘船,就像一个人一样,在这深深的夜里,独自面对天地之寂静。


看到这幅画,我想起泰戈尔在孟加拉通信中的一段描写:


我们的船停泊在河对岸的一个沙滩旁。浩瀚的沙海向四周扩展开去,一望无际。仿佛有一道道的水流在到处奔泻。其实,有时像水一样闪闪发光的,不过是沙子。


没有一个村庄,没有一个人影,没有一株树木,没有一片草叶---唯一能打破这单调的白色的,是那些巨大的裂缝,有几处裸露出下面潮湿乌黑的土层。


朝东望去,上面碧空万里,下面白沙千顷。苍穹空寂,大地也是一片空寂---下面的空寂,冷峻而萧索;上面的空寂,直至天穹,洁净轻盈---不可能在别处找到这样一幅苍凉的图画了。


很奇怪的是,两个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人,能够看到一幅相似的画面,看到同样的夜色。他们一个用文字,一个用画笔,把这天地之间的苍茫宁静描述下来。

       

                      贾又福 寂静  水墨


在贾又福先生的笔下,我们常常能见到天地之寂静。


多年前曾看过冯骥才先生的一篇文章。冯骥才当年曾考上中央美院,成为李可染的学生,可是因为成分问题又被刷了下来。冯骥才后来说,当时很痛心,可是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当年幸亏没有成为李可染的学生。因为李可染的学生都是李可染的风格,很难有自己独特的东西。


冯骥才先生写这篇文章的时候,还没有看到贾又福先生晚年的作品。贾又福是李可染的门生,他在学习李可染的基础上,经过多年苦苦探索,终于有了重大突破,形成了中国艺术独特的风景。


在李可染的笔下,天空成为山水的映衬,而在贾又福的作品中,山水成为天空的映衬。在他的作品中,天空临在于大地,更突出了天地之间的辽阔和雄奇。


看到贾又福的画,常常会有一个人面对辽阔宇宙的感觉。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该有独自面对天地之间苍茫寂静的时候,每个人都不该忽略天地之美。


在朋友圈中看到这样一句话:“所谓大音希声,所谓静能生慧,静默中,才能听见那智慧的声音。”


苍茫寂静的天空并不是虚空,而是隐藏着奥秘和启示。


用傅士德的话说:“我们需要进入那令人肃穆的静默中,去聆听神。”


中国水墨的一个特点,就是能够在漆黑的墨色中,透露奇妙的光来。光,对中国水墨来说尤其珍贵。


《创世记》开篇写道:“起初神创造天地。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创1:1--3)


这光不仅照亮了宇宙万物,也照亮人黑暗的心灵。


可惜的是,对于很多艺术家来说,尽管常常为天地之间的苍茫宁静而震撼,却只能看到宇宙的外在之美,而看不到内在的的奥秘。


若要看到那内在的奥秘,需要来自永恒的那道光,照进一个人生命的深处。



        

                    

本站提供的信仰资源均来自网络,版权皆属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烦请发邮件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核实处理。以马内利。
赞(299)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