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

哪本书能够安放我的灵魂?


在长篇小说《废都》后记中,作家贾平凹称想让这本书“安妥”自己的灵魂。


贾平凹说,依自己在四十岁的觉悟,如果文章是千古事---文章并不是谁要怎么写就可以怎么写的---它是一段故事,属天地早就有了的,只是谁“有没有夙命可得到”。


为了能写出这本“安妥灵魂的书”,贾平凹离开都市,躲到没有人打扰的深山里。他起早贪黑,用了几乎一年时间,终于写出了《废都》这本书。


然而从作家的自述来看,这本书并没有让他的灵魂得到“安妥”:


从大年的三十到正月的十五,我每日坐在书桌前目注着那四十万字的书稿,我不愿动手翻一页。这一部比我以前的作品更优秀呢,还是情况更糟?是完成了一桩夙命呢,还是上苍的一场戏弄?一切都是茫然,茫然如我不知我生前为何物所变、死后又变何物......


贾平凹曾是我喜欢的作家,他早期的《小月前本》、《商州世事》、《鸡窝洼的人家》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然而,他后期的蜕变却让我不敢恭维。至于这本他想“安妥”灵魂的书,我更是没有读完,随手搁置一边。


也许,在这个世界上,许多作家都想写出安放自己灵魂的书,但哪个作家能写出这样的书呢?


路遥也曾是我喜欢的作家。为了写出《平凡的世界》,他忍受着巨大的痛苦和压力,自称每次走向书桌就像死囚押赴刑场一样。当他耗费多年时光写出这本书以后,几乎成了白痴状态,连马路也无法独自过去。一年后,路遥因重病医治无效而离开这个世界。


可以说,《平凡的世界》是一部优秀的著作,这本书以中国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间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的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


《平凡的世界》为路遥赢来了足够高的敬意,然而,这本书能够超越人类历史吗?它能够安放路遥的灵魂吗?


一个作家要写出安放自己的灵魂的书,就像篮子里的鸡蛋要编织出盛放自己的篮子一样,其实是不可能的。因为,每个作家都不过是人,都会受自身和时代的局限。这就是为什么有些抱着这样念头的作家(比如卡夫卡),去世之前留遗嘱要烧毁自己辛辛苦苦写出来的作品。


除了作家以外,许多读者也想找到能够安放自己灵魂的一本书。就我个人而言,从小到大,从格林童话、安徒生,到雨果、托尔斯泰的作品,我屡屡以为找到了安放灵魂的书,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样的想法又屡屡遭到破灭。


就拿托尔斯泰来说,他几乎成了我青年时期的偶像。然而他尽管写出那么多真诚而震撼人心的书,到了晚年,仍然为无法安放自己的灵魂而苦恼。他在八十多岁的时候离家出走,病逝于一个风雪交加的小站。他的书连自己的灵魂都无法安放,怎么能安放他人的灵魂呢?

        


提摩太.凯勒在他的《十架君王》中,提到普林斯顿大学哲学教授卡耶的经历。


法国人卡耶年轻时是一个不可知论者。二战时,在军队服役的卡耶被子弹击中。在医院养伤期间,卡耶阅读了大量文学书籍和哲学书籍,奇怪地想要找到一本“能理解我的书。”


结果可想而知,卡耶无法找到那本书,就决定为自己打造一本这样的书。他在读书时,每每遇到触动心灵的只言片语,就在笔记本上抄录下来。他希望当他有朝一日从头到尾读这些语句的时候,“它能带领我穿越不同的人生阶段,从恐惧走向全然的释放,从伤痛走向完全的喜乐。”


然而,当他有一天从头阅读这个笔记本的时候,竟然越读越失望。因为他当初阅读时的那种感动,有许多已经时过境迁。


就在卡耶非常失望的时候,妻子推着婴儿车从外面散步回来,手里拿着一本法文圣经,这是她遇到的一位牧师送的。


无聊之际,卡耶拿起这本圣经读了起来,从福音书开始阅读,一直读到深夜。突然间他恍然大悟,他已经找到了那本能理解自己的书,因为他感受到生命的主宰者凝视着自己的内心说话。


就这样,数十年过去了,这本圣经依然陪伴在卡耶身边,成了他最知心的朋友,最能安慰灵魂的一本书。


我找到圣经的经历和卡耶很相似。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本书能与这本书相比。因为只有这本书是上帝亲自写的,写给每个时代的每个人。当你拿起这本书来读的时候,就是上帝单独对着你说话。上帝比你自己更认识你的心。一个人不认识上帝,就不会真正认识自己。


人的灵魂来自上帝,也应该归向上帝。除了祂写给我的书,还有什么书能够安放我的灵魂呢?


              

本站提供的信仰资源均来自网络,版权皆属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烦请发邮件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核实处理。以马内利。
赞(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