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

2020,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斜杠青年?

                               

文章来源|张良计

作者|张良计 


不唯上  不唯书  不唯众  只唯实

导 语


很多人想当“斜杠青年”,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当斜杠青年,这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经营的智慧,否则一定会被现实打脸。



 正文 TEXT 


“斜杠青年”这个词,在国内已经火了好久。我平时也经常受到后台读者的提问,问我怎样才能过好斜杠的人生?


可我认为,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当斜杠青年。斜杠人生是多数人可以选择,少数人能够承担的一种生活方式。


反而是我看到网上许多对斜杠人生的误解,让大家以为这很容易达成,不经思考就辞职去当斜杠青年,这就有点过了。



今天的文章,我分享一些观点,和大家聊聊“斜杠人生”这个话题。


首先,斜杠人生并不等于兴趣爱好 。


“多重身份”、“身兼数职”、“靠兴趣赚钱”,这是对斜杠人生最浅显的理解。它并不是既能做这个,又能做那个,而是既能做好这个,又能做好那个。这中间的差异是巨大的。


斜杠(Slash)这个概念,最先出自于《纽约时报》专栏作家麦瑞克·阿尔伯撰写的书籍《多重职业》。指的是一群不再满足“专一职业”的生活方式,而选择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比如一个人既可以是摄影师,又能当美食博主,还可以写小说,那么他就拥有三份职业。


斜杠人生对应的是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创造出许多过去人们意想不到的职业机会。特别是互联网的出现,抹平了空间和时间的差异,让每个人都能连接到更多发挥自我专长的领域。



但这里有一个重大前提,就是你的专长必须经得起考验。如果仅凭兴趣就觉得自己能过斜杠人生,最后一定会被现实无情打脸。


就像我身边许多人喜欢喝奶茶就想去开奶茶店,可连开奶茶店最起码的选址和成本核算都没弄清楚,怎么开?


喜欢一件事凭的是一腔热情,它和能把这件事做好并能靠它赚钱,完全是两码事。


当你过了“喜欢”这一关,再往下去研究的时候,一定会遇到各种困难。这时你能不能熬住寂寞,顶住压力,克服挑战?


如果仅仅是因为喜欢,连继续深入学习的意愿都没有,那还是趁早放弃这个念头。



想要过好斜杠人生,最起码你要有强大的多线程任务处理能力和时间精力管理能力,并且愿意持之以恒。


像我的前老板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她的正职工作是在4A广告公司做首席策略官,每天各种开会审查项目忙得不亦乐乎,但她还有一个专长就是做菜。


而且她不仅是喜欢做菜,更愿意花数年时间去钻研做菜。无论西式还是中式,牛排还是拉面,炖菜还是糟卤,她都能讲得头头是道,自己还出过2本美食食谱。


最难得的是,她可以很好地平衡广告公司工作和做菜之间的时间分配。我从未见过她因为工作或做菜的事情熬夜不眠过,反而一切都被她安排地井井有条。


这才是斜杠人生的样本参考。


其次,斜杠人生并不等于放弃主业。


相反,有一份扎实专业的主业功力打底,你才能以此为基础拓展出更多的人生可能。


无论是拓展职业也好,兴趣也罢,首先一定要明确自己的根基在哪里,它才是你开展一切计划的起点。


不然很容易变成三分钟热度,既耽误主业工作又浪费时间。比如我看到有许多不喜欢也不擅长写作的人,看到人家开了公众号赚钱,也去吭哧吭哧开了个号。


但一写起来不是没灵感就是没手感,半天憋不出10个字。一开始还能勉强更新,过了两个星期就直接放弃。这就是根基错了,土豆的种子怎么也长不出萝卜的果。



相反我身边许多成功开展自己斜杠人生的人,往回推都可以找到他们的根基所在。


像我以前一个在广告公司做设计的同事,平时人就风趣,喜欢到处自驾游,吃中饭时就喜欢和我们天南地北唠嗑。


后来他嫌做广告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还要天天被甲方虐,于是利用业余时间搞了个漫画公众号,专门画一些他在旅途中遇到的有趣人和事。


再加上他本身嘴就贫,三句话就能抖出一个包袱,他的号慢慢有了名气。于是他也开始接广告,出版漫画书,甚至被邀请到艺术院校去做讲座。


你说他一个做设计的,去搞什么文学写作,IT编程,开咖啡店啥的我是不信的。可他选择去做漫画,而且还能做得有声有色,这就是根基的力量。


最后,斜杠人生也需要智慧经营。


发挥自己的专长,调动身边的资源,努力构建通往目标的可行路径,这才是打开斜杠人生的正确方法。在抬头仰望星空的同时,也不要忘记脚踏实地。


梦想让人憧憬,但并非遥不可及。我们不仅要看到目标,更要知道目标背后的目的和意义。


斜杠人生并不只是新鲜的说法,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它是在充分了解自己技能擅长的同时,突破现实的压力与舒适圈,勇敢开拓人生第二、第三、甚至第四种可能的尝试。


星空很美,但你在欣赏之余更应该学着去探索背后的原理与奥秘,努力做一个敢于伸手摘星的观星者。


我们不仅要做充满梦想的“有志青年”,更要做敢于计划、敢于行动的“有智青年”。


无论是人生规划还是职业发展,都不要被既有现状和规则所禁锢。先让大脑追上心灵,再让手脚追上大脑。


希望今天的文章,能给大家带来一点启示。


共勉。

|箴言3:6|

在你一切所行的事上都要认定祂,

必指引你的路。


·END·



                                                                              整理人:恩典ing

本站提供的信仰资源均来自网络,版权皆属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烦请发邮件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核实处理。以马内利。
赞(0)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