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

两条道路,两个结局



两条道路,两个结局

经文:创四章

 

 人是有宗教倾向的受造物,我们习惯于认为去庙里拜佛烧香或者到教堂、清真寺里礼拜,这是参与宗教活动,但事实是,你经常会在大街上看到的一些饭店美容院之类的会要求员工一起跳舞喊口号,那在本质上其实就是一种的宗教崇拜,或者像升旗仪式代表的各类爱国主义教育,那也是一种的宗教崇拜。


 人一定是要拜个什么东西的,虽然形式五花八门,但其实概括起来,这世界上只有两种的宗教崇拜,一种叫做“随心所欲”的宗教崇拜,一种是基于启示源于信心的敬拜。人生其实只有这两条道路,最终当然也会带来两种完全不同的结局。今天所读的这章圣经,可以说是这两条道路,两个结局的一个缩影。


一.           两个谱系

   我们先来看经文。概览过之后,你会发现第四章的前24节的主要人物是谁呢?是该隐和他的后代(因为该隐这个名字大量出现,而亚伯是以该隐兄弟的身份出现),而从四25节开始一直到第五章,是以塞特和他的后代为主。


   可以说,作者的首要目的,是在于对比这两个谱系,并指出塞特的后裔,才是神所拣选的承载他救赎应许的谱系,而该隐(虽然很强大)却不是。回到摩西的写作情景,摩西是在告诉他当时的读者,也就是那些被神从埃及拯救出来的以色列人,你们是承载上帝救赎应许的百姓,而那些在你们周围的无论是强大的埃及还是强大的迦南人,他们不是。


   再用到我们身上,就是,耶稣基督是上帝救赎的真正承载者,信靠耶稣基督的人是上帝真正的百姓,而终其一生拒绝接受耶稣的,不是上帝的百姓。可以说,这是这段经文的那个中心信息。也就是说,圣经不是只打算给你讲一个兄弟阋墙的故事而已,然后劝诫我们弟兄要彼此和睦,这实在就太小看圣经了。


   我今天打算用倒叙的方式来反推经文中展示的现象,盼望可以找到事情的本质。这一章中的该隐家族展现出的是什么样的形象?首先,该隐一开始是有宗教信仰的,但因为自己的供物上帝没有看中而发怒,甚至出手杀了把他比下去的兄弟(他认为他被拒绝是兄弟的错)。


   结果,他被上帝放逐。但显然,该隐不服气,他后来建造了一座大城。他的后代就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20-22节,雅八就是住帐棚牧养牲畜之人的祖师。犹八,他是一切弹琴吹箫之人的祖师。22土八该隐(该隐的扩展),他是打造各样铜铁利器的。


   也就是说,该隐家族培养出建筑业,畜牧业,文艺界和制造业的翘楚,都是如王健林,马云,朗朗之类的人物。该隐家族的另一个特点体现在拉麦身上,我们看他自己对自己的描述:“壮年人伤我,我把他杀了;少年人损我,我把他害了。若杀该隐,遭报七倍;杀拉麦,必遭报七十七倍。”


   什么意思?江湖一哥,扛把子,只有我欺负人,没人敢欺负我。对比15节,拉麦等于宣称他是比上帝更加可怕的力量。虽然只是短短数节经文,却将这繁华世界中的林林总总展现的淋漓尽致:没有上帝(不需要上帝,没有上帝我一样可以活得很好),虽然没有上帝,但我有财富,地位,名望,成就,女人,武力。


   这一切,岂不正是世上每一个人都羡慕的东西吗?我们每天苦哈哈的活着,岂不就是为了得到这些东西吗?但你我仍然要面对那个极其重要的事实,这一切的繁华背后,是无尽的凶杀暴虐,是无尽的情欲放荡。最终这些罪恶,到创世记第六章挪亚的时代达到顶峰,招来上帝严厉的审判。


   我们生活在同样的一个为了成就而不顾一切的时代,而我们也开始不断收获这其中的恶果。前两天在朋友圈看到一篇文章,里面说“北大四成新生认为活着人生没有意义,甚至已经放弃自己”,他们受到的教育是什么呢?“提高一分,干掉千人。”


   在这种指导思想下,他们一路过关斩将拼掉无数同龄人,他们是我们眼中的人尖儿,他们是我们以为未来社会中的佼佼者,他们应该是根据进化论最有资格笑傲人生的人,可现实是,他们都得了一种比抑郁症更可怕的心理疾病,作者管它叫做空心病,因为他们觉得人生似乎没有任何意义。换句话说,在竞争中失败的,抑郁了;而在竞争中得胜的呢,却不想活了。


   创世记的作者摩西当然知道他的读者羡慕繁荣的埃及(那是埃及文明的黄金时代,金字塔时期),害怕强大的迦南(人高马大城墙厚),却常常轻看自己(无钱无才无能),但摩西是想要他的百姓明白,这一切都不过是空虚混沌并且终将覆灭,而神的救赎和他的同在,却可以让他们无往不利。


二.           两者相争

   创世记第四章除了展示了该隐家族的强大,还有一个特别之处,是它让人觉得罪恶得胜了。该隐杀了人,却还可以和上帝讨价还价,最后还建设出高超的人类文明。相比之下,敬虔的亚伯却没有好下场。这似乎就是这个世界的样子,好人没好报,坏人行千里。


   摩西似乎在承认说,表面看来,的确如此。摩西同时代的以色列人,对这一点的体会更是真实和深刻,因为他们就曾在埃及地受奴役,而且整整四百年之久。当上帝的百姓处于逼迫甚至失败的时候,我们一定会问的一个问题,上帝是不是也失败了?


   你想理解该隐的行为,还得回到第三章。一方面,人类的始祖亚当和夏娃因为违背上帝的命令而将罪带入了世界,于是罪也就在他们的后代身上开花结果,兄弟相杀。还有一点,则是和三章15节有关,那里上帝对撒旦说,“我又要叫你和女人彼此为仇;你的后裔和女人的后裔也彼此为仇。


   女人的后裔要伤你的头,你要伤他的脚跟。”这意味着将有一场旷日持久的争斗在两个群体之间展开,比如该隐和亚伯,但将来会有一个女人所生的后裔,要完全战胜撒旦。我们也说了,这个后裔指的就是耶稣基督


   夏娃很有可能在该隐出生的时候期待这个儿子就是那位上帝应许的拯救者,可这一章的反讽之处就在于,这一个承载很多期待的,却是那恶者撒旦的后裔,因为他杀了自己的兄弟,走的是魔鬼的道路。亚伯可以称得上是圣经中第一个为信仰而殉道的人。如果有人问,圣经,乃至整个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殉道士是谁,答案应该是亚伯。


 敬虔的被杀,这是人眼里的悲剧和失败的表现,但神的奇妙就在于,人视之为失败的,他却要拿来作为他得胜的方法。从亚伯开始,历史上有过无数为主殉道的,他们有的慷慨赴义,也有的其实心中充满疑惑,为何上帝允许他的百姓就这么凄凄惨惨的死了呢,神岂不是全能的吗?神岂不是充满慈爱的吗?难道他都不管不顾吗?


 但神想让我们看到的第一点,就是这一切殉道士的血,最终指向的,乃是他的儿子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所流的血。关于死,有一点我一定要说,上帝允许他的百姓死,甚至他的儿子死,恰恰说明,在上帝那里,死,从来都不是什么大事儿。


 我再说一遍,虽然死在人看来是大事儿,虽然人认为死是失败和终结的象征,但上帝从来不这么想。恰恰在耶稣身上,死成为一个极大的翻转的机会。借着他的死,一切信靠他的人的一切罪,都得到完全的赦免


   所以,既然从亚伯开始,受逼迫至死乃是上帝百姓的必然经历,一直到耶稣,那我们当然知道,受逼迫也必然是跟随耶稣的人,一定要有的经历。透过十字架,透过耶稣的死,无论是苦难,还是死亡,都应该以一个完全不能的形象,呈现在我们面前。


   我们简单举几个例子,马太福音第五章,登山宝训,主耶稣说,为义受逼迫的,怎么样?有福了。在使徒行传第十四章,保罗和巴拿巴劝勉当地的基督徒说,“我们进入 神的国,必须经历许多艰难。”


   如果你往前看,会知道,保罗之前刚刚因为传福音而差点被路司得城里的人打死,他没有抱怨神,而是劝勉其他人说,这是必然要有的经历。还有提摩太后书3:12,保罗说,“凡立志在基督耶稣里敬虔度日的,也都要受逼迫。”圣经不单说逼迫是普遍存在的,同时还劝勉我们说,“你们落在百般试炼中,都要以为大喜乐。”(雅1:2


   国家最近新的宗教管理条例已经出台,中国的家庭教会将要面临新一波的压力乃至逼迫,求主帮助我们可以有为义受逼迫的心志。


三.           两种敬拜

   之所以会有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之所以或者会有两者相互争斗,究其根本,是因为两种不同的宗教崇拜方式。第四章一开始,提到该隐和亚伯各自拿供物给耶和华(摩西时代的以色列人明白人要献供物敬拜上帝,所以摩西也没多解释),但亚伯的供物神看中了,该隐的却没有。


   新约圣经希伯来书的第十一章说,亚伯献的祭物之所以被悦纳,是因为亚伯有信心。于是我们又回到这个很微妙的事情上了,什么叫做信?因为从宗教的角度看,该隐也是信上帝的,不然他不会献祭。这恰恰是最麻烦的地方。所以,亚伯的信和该隐的信,差别在哪儿?


   解经家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谓众说纷纭。有一种的说法,是认为亚伯有信心,是表现在他献了动物,因为人犯了罪之后,不能直接到上帝面前来,而是需要流血;而该隐没有,说明他不觉得自己有罪,似乎该隐真的不觉得自己有罪,即使他杀了兄弟亚伯之后,也没见他有一丝悔意。


   而另一种比较主流的解释,是认为,上帝其实在乎的不是东西,而是两个人的心。该隐心态就不对,比如,圣经特别说亚伯献的是头生的羊和脂油,就是最好的东西,而该隐只是献了地的出产,并未强调是初熟的,所以该隐很可能是在糊弄。再者,当上帝拒绝该隐后,该隐没认错,反倒生气,更说明他在上帝面前态度不对。


   我们没有足够的把握证明该隐被拒绝是否和他献的东西是地里的出产有关,根据有限的线索,我们唯一可以肯定的是:第一,该隐的心态确实有问题;第二,我们有理由假设这两个人事先是知道该献什么,以及怎么献的。而亚伯的信心表现就在于,他是照着神的启示做的,而该隐没有,所以上帝才说,该隐行的不好。


 正确的信心,必然带来正确的行为;而正确的信心,一定是基于上帝的启示;错误的信心,一定带来错误的行为,而错误的信心,一定是表现为不顾及上帝的启示


 这个世界只有两种宗教崇拜,一种是基于上帝的启示;另一种则是“随心所欲”的,该隐的同一半的生活是宗教版的随心所欲,他的逻辑是,我认为怎么献对,就是对的,上帝就应该悦纳,不悦纳我就不高兴;被放逐后就是世俗版的随心所欲,不要上帝(他心里的逻辑很可能是,上帝放逐我,哼,我还不要你呢),而改去崇拜武力和成就。


   对于摩西时代的以色列人来说,他们知道,正确亲近上帝的方法,是要献动物为祭,但到了耶稣以后,正确亲近上帝的方法就不再是献祭,而是信靠耶稣基督。上帝在耶稣基督里的启示是什么?你我所有的罪,靠着耶稣自己十字架的牺牲,都完完全全被上帝赦免了;你若信靠耶稣,就是上帝完完全全的儿女,他完完全全的爱你。可很多的基督徒还是会说,我知道,但我难道不应该有好的表现吗?


   你当然要顺服神,你当然要不犯罪,过圣洁的生活,但这一切,背后的动机或者激励这一切的东西是什么?又或者说,你会不会只有在自己表现好的时候才真的有喜乐、平安,才真的相信上帝爱你,而当你表现不过好的时候,是自卑自怨自艾呢?你亲近上帝,顺服上帝的基础,是上帝在耶稣基督里的恩典呢?还是你自己的表现呢?


   又或者说,上帝的启示说的,在耶稣基督里,你是完全的,你需要做的是什么?相信。而你心里却常常说,不,我不完全,我不够好,我还要更努力变得更好的时候,你走的是谁的道路?该隐。


   还是那句话,那个背后的激励是什么?是耶稣基督的爱,还是你自己那所谓的在上帝面前的雄心壮志。约翰壹书中以该隐为反例劝诫我们要爱弟兄,但他以什么为激励呢?他说我们看到耶稣怎样为我们舍己,从此就知道何为爱了。


   如果你不是以耶稣的爱为激励,而是靠自己的表现,那你一定不会爱弟兄,而只会要么轻看,要么论断;要么碾压,要么嫉妒。真宗教的反讽之处就在于,你一切想为上帝做点什么的逻辑,恰恰都是被上帝拒绝的。在上帝全备的启示中,唯一被他悦纳的祭品,不是我们,而是耶稣。


   你越想要靠好行为赢取上帝的悦纳呢,你越没有好行为,反倒在随心所欲的路上越行越远,最后干脆远离上帝。而你我必须要面对一个事实,我们里面都住着一个该隐,要么宗教的随心所欲,要么世俗的随心所欲,唯独不肯照着上帝在耶稣基督里的启示来。这是我们最该悔改并长久对付的东西。



结论:

   我们最需要什么?上帝的恩典。我们最不相信什么?还是上帝的恩典。第四章前24节里最奇妙的,是在于上帝对该隐,仍有恩典,可惜的是,他拒绝了。我听过一个很让我感动的故事。说,有一个小女孩在学校里尿裤子了,于是学校给她的父亲打电话,让他把女儿接回去。


   如果你是孩子的父亲,你会怎么做?(想想国内大多数的家长会怎么做?)这个父亲当然赶快赶往学校,当他快到学校的时候,他拿矿泉水倒在自己的裤子上,也像尿了裤子一样,然后牵着他女儿的手离开了学校。


   我们都是那个小女孩,感恩的是,我们有一位比这位父亲更好的上帝。


   耶稣为你死,是告诉你一切的惩罚和羞耻,他都替你担当了;耶稣为你活,是让你因为不再活在恐惧与羞耻中,而可以因着耶和华赐你的救恩,喜乐的为他而活。只是,你的喜乐还在吗?十字架是上帝爱你的明证,也是他一定会赦免你的明证


   愿主除去你所有的恐惧,更打碎你一切的自义,从而喜乐的跟随他!人活着已经很累了,为何还要背负自我的重担呢。相信福音,向神悔改!




                                                                            整理人:恩典ing


本站提供的信仰资源均来自网络,版权皆属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烦请发邮件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核实处理。以马内利。
赞(19)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