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

基督徒的“不经济学”

我们今天活在一个高度资本主义氛围下的现代社会,日常生活中谈到什么似乎都是要开一个「价码」;说实在,如果真的连一点经济学的思考头脑都没有,那倒是会处处碰壁或吃闷亏的。


上帝也经济?


然而,现代社会在追求经济成长的同时,似乎却走进另一个死胡同,使得社会在经济挂帅的独断性下,一切有关数字的游戏便掺杂在人生各样命途。我们都见过有人认为他的一生,总是为了要「快」、追求数字的「多」与「大」,成了他人生中最大的利益;甚至不单作为一种自我肯定,也用来评量其它人。试想整个社会都如此做的时候,我们难道没有发觉这会出问题的吗?


另一方面,有些人以为当了基督徒以后,就好像从经济学的世界消失一般,甚至认为我们做什么事都不必计算或者作经济分析,然而这就是耶稣的心意吗?耶稣自己有没有经济学的思维呢?或者问一个更大及层次更广的问题:圣经怎么看「经济」这回事呢?


当然,我不是「经济学」的专家学者,只想用平易近人的方式,分享圣经里面处理问题或叙述某些人与事的处境时,在基督信仰里面其实也有一些关于经济层面的考虑或评估的。本篇主题订为「基督徒不经济学」,大家会否觉得很奇怪呢?或者这也是你想过的?


笔者想跟读者分享,对于上帝怎么思想与表达「经济」与「数字」这些概念,所引发我们该去反思的地方。相信我们会有某些意料之外的发现,甚至心中也可能在嘀咕:上帝怎么会这个样子算数学的呢?祂是不是一个数学及经济学不及格的上帝呢?


但是当我们换个角度来想,也许上帝的经济学并不等同于我们人间的经济学,两者在「相似」中仍有「相异」,而那些相异之处,正好凸显出上帝国的经济观念是与别不同的,属于上帝主权心意当中的数学与经济利益评估。本文将从十一个角度来论述,让我们一起走这一趟冒险的经济之旅吧!


1.交易怎么算?


一直以来,我们阅读马太福音四章1-11节关于耶稣受试探的叙事时,是否注意到:

第一个试探针对他有没有能力,第二个试探是考验他有没有信心,但是第三个试探却是考验他会不会计算?也就是有没有经济头脑?


为何这么说呢?因圣经提到:「魔鬼又带他上了一座最高的山,将世上的万国与万国的荣华都指给他看,对他说:你若俯伏拜我,我就把这一切都赐给你。」(8-9节)


其实魔鬼这里所谈的就是一场交易,而交易总是关乎有没有利益可言。魔鬼在考验耶稣会不会算,如果拜一拜牠,耶稣就被给予万国的荣华富贵;这个考验也是一种经济学上的计算与考虑。


我在这事件中看见一个人性的真相,就是经济上的利益与考虑确实是一个大试探,没想到连耶稣也曾经面对过如此的试探呢!


叙事的结束是:耶稣拒绝了这场交易。耶稣拒绝的原因不是经济考虑,也不是因为划不来,而是因为整个事件反映出生命的焦点是错置的。


第10节清楚表达出耶稣的观点是:「当拜主你的神,单要事奉祂。」耶稣的思维真是我们「基督徒不经济学」的鼻祖。


这对于当今这个资本主义社会情景下,实在是一记当头棒喝。现代人凡事都讲求利益,可谓是一个以利益挂帅的功利社会;人们为了利益可以变成另一个人般,甚至化身为「魔鬼」。耶稣却代表着一种上帝国的经济学,这种经济学的考虑不同于凡间的利益,反而是从永恒生命的角度来评量的;譬如我们觉得现今亏大的事,但在上帝国里却是真有好处的。


这段圣经的叙事提醒我们:

万国的荣华本来就属于上帝的,何来由魔鬼赐予呢?耶稣深明此道理,所以他没有掉进试探之中;但换作是我们,结果又会是如何呢?如果把这个故事放在我们现今的处境,实在是非常贴切,也很有提醒的作用。


我们是否常常为了世界的荣华,而轻易失去了生命的真正焦点呢?恶者的试探看起来都像简单不过、不必做什么困难的事情、轻而易举、又划得来、还会以为自己赚到了。哪知这些都只不过是包着糖衣的毒药,使得我们迷糊了,就不用去想清楚什么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而谁才应该是我们生命的焦点? 



魔鬼试探耶稣所谈的就是一场交易。魔鬼在考验耶稣会不会算,如果拜一拜牠,耶稣就被给予万国荣华富贵;这也是一种经济学上的计算与考虑。耶稣怎么看呢?

魔鬼试探耶稣所谈的就是一场交易。魔鬼在考验耶稣会不会算,如果拜一拜牠,耶稣就被给予万国荣华富贵;这也是一种经济学上的计算与考虑。耶稣怎么看呢?


2.给一杯凉水


基督徒有时候在属灵生命经历中,经常为了会不会评估和计算感到烦恼或矛盾,一方面是圣经基本上鼓励我们,做事以先必须要有谨慎的评估,而这种基本原则也比较少惹来麻烦。但另一方面所引发的矛盾是,一旦我们事事都太执着于评估和计算,我们的心里会越来越背负重担,也就会越来越不相信那些在基督信仰里原属于简单的事。


在如此光景下,我们心里通常都会质疑:「哪有这么简单的事?不可能这样便宜我们吧!」于是,我们把基督信仰的每一件事都想得复杂化了。事实上,圣经有很多这种接近「简单」又「容易」做得到的例子,完全是「基督徒不经济学」版本的。


这让我想到圣经中的一段话,耶稣提到:「无论何人,因为门徒的名,只把一杯凉水给这小子里的一个喝,我实在告诉你们,这人不能不得赏赐。」(马太福音十章42节)


怎么会只把一杯凉水给一个小子喝,耶稣就认为这人不能不得赏赐?换言之,圣经好像在说,要得主的赏赐很简单的,只要去拿杯凉水给别人喝就可以了。这种想法对现代的基督徒来说几乎是天方夜谭,没有这么便宜的事吧!


我们一向都以为要得主的赏赐,一定是要付出很多、代价够大、劳苦功高等,假如真的只是给别人一杯凉水就能得到赏赐,那实在太不符合经济原则了,如此下来,谁会愿意为主努力做大事呢?


其实,如果要理解这其中的概念,是不能忘记上下文的脉络意义的。上文是耶稣所说:「人接待你们就是接待我;接待我就是接待那差我来的」(太10:40),因此经文正在谈论接待主耶稣也就接待了天父,而门徒之所以被他人以一杯凉水表示接待之意时,也就延伸至接待耶稣之名,所以得赏赐的关键并非所做之事的大小,反而是关系于「对耶稣之名是否打从心底而接受」,其中仍然流露出信心与行动在信仰中的整全理解。


这样从主而得的「赏赐」其实也是一份「恩典」的礼物。恩典的经济学原则便打破了我们表面的计算以及经济效益的评估了。原来给一杯凉水也是恩典的分享,而领受赏赐便如同体会主的恩典,恩典实在不是计算得来的! 


3.祝福经济学


基督徒的生活中经常被教导要仰赖上主的供应,这样的教导也经常被误解为「人们自己不用为自己负上任何责任」。当然不是这样理解的!我们也需要负责任地工作,以致获得生活所需用的资源。于是乎,「我们的需要」与「上主的供应」,两者就形成一种经济学上的供需问题;一旦人的需要越来越多,但实际供应却不足时,便形成一种缺乏的困境。


这让我想到圣经有段故事说:「天将晚的时候,门徒进前来,说:这是野地,时候已经过了,请叫众人散开,他们好往村子里去,自己买吃的。耶稣说:不用他们去,你们给他们吃吧!门徒说:我们这里只有五个饼、两条鱼。耶稣说:拿过来给我。于是吩咐众人坐在草地上,就拿着这五个饼、两条鱼,望着天祝福,擘开饼,递给门徒,门徒又递给众人。他们都吃,并且吃饱了;把剩下的零碎收拾起来,装满了十二个篮子。吃的人,除了妇女孩子,约有五千。」(马太福音十四章15-21节)


我看到这个故事里也有「基督徒不经济学」的思路。叙事显示众人需要很多的食物,但真实能供应的只有五个饼及两条鱼,遇上了经济学的供需失衡了,而门徒面对这样的困境,基本上是无计可施。


叙事转变的关键是耶稣说到「拿过来给我」,当门徒把这微少的供应拿到上主的手中,由耶稣向天祝福之后,供需的问题就得到解决了。叙事的结果是,不单只食物供应充足,而且还把剩余的零碎装满了十二个篮子。


这段叙事一直以来都发人深省,过去有过许多人用千方百计去证明这不是耶稣行的神迹,但是仍然徒劳无功;如果此事件真是人为操作的,不管人们再如何精密的以经济学来计算,事实上也供应不了五千人(还没有算妇女、孩子)吃饱的,这压根儿不是人间的经济学就能办得到的。


我想这属于主耶稣的「祝福经济学」。这个「五饼二鱼」的故事之所以家喻户晓,重点并不是人提供了多少,而是交给上主做,比人更首要。耶稣的祝福经济学不是人能计算得来的,恩典与神迹都是上主显明祂对人的赐福和应许,人无法预测也无法计算,只有借着信心把自己的献上,拿过来给主用;如此,少也能变多,足够还会有余,真是人算不如神算啊!


4.赚得与赔上


有时候不要说是未信者了,连基督徒都有可能对基督信仰有点功利的思考,此话怎说呢?「信仰」对很多人来说,一定是要「稳赚不赔」的,要去相信任何一个神的信仰,说白了就是要得着好的回报。


如果从这个角度思想,原来大部分人的信仰观念,其实是非常接近经济学角度考虑的。怪不得我们在传福音的过程中,甚至在教会生活里,都常常看得到这样子的经济学计算,但问题是:这样的计算到底准不准确呢?


俗话说「赔本的生意没人做」,一旦人们把「信仰」之事当成是一盘「生意」来考虑,就会落入追求一种如同经济学上的获利思维,而排斥甚至抗拒某种赔本的观念,可是我又看到圣经中的耶稣爱说「基督徒不经济学」的话!


我想最明显的例子是以下这段话了:「耶稣对门徒说: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因为,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丧掉生命;凡为我丧掉生命的,必得着生命。人若赚得全世界,赔上自己的生命,有什么益处呢?人还能拿什么换生命呢?」(马太福音十六章24-26节)


从这段经文来看,要做主耶稣的门徒,实在很难用经济学来计算;光是看字面意义就很吊诡了,要成为主的门徒,到底是赚到了?还是会赔本呢?我想很多基督徒不是看不懂字义,而是其中的意义所反映的层次有点高,让人有一份恐惧的心理障碍。


若是要描述的话,我会称耶稣这样的想法叫做「舍己经济学」吧!这种作主门徒的计算方式并非一般性的经济学考虑,它是有一种微妙的相互关系的,那就是「先舍—后得」及「先死—后生」了。这样的顺序字面意义到底是告诉我们「赔了才会有赚」呢?还是「赔了其实是赚了」呢?


我想主耶稣原本志不在玩文字游戏,反而祂是要颠覆我们整个考虑代价的观念。其实「作主门徒」既是信仰的起点,又是过程,更是目标;在这样作门徒的历程中,我们舍中而得、死里逃生,又舍又得、又死又生,越是模糊,代表越不能靠自己的计算。事实上,我们的私心与为主的心,两方面一直都会在挣扎的张力之中,也许这正是真门徒的特质吧!(未完待续)



新春蒙福  主恩满溢


耶稣爱你

诗篇【65:11】 

你以恩典为年岁的冠冕。你的路径都滴下脂油。

本站提供的信仰资源均来自网络,版权皆属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烦请发邮件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核实处理。以马内利。
赞(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