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

小别离 ——用真理面对悲痛
小别离
用真理面对悲痛



六月初,朝夕相处了两年多的伙伴,因为一场意外,突然离开了我。一个多月前,好朋友的父亲,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早晨起床去了趟洗手间,回来躺下后就再也没有起来。之后是教会一位宝贵的同工弟兄.....

这段时间,直接间接地经历了好几次这样的“别离”,让我想提笔谈谈这个话题。是的,这种别离,叫做死亡。

最近热播的电视剧《小别离》里面讲到:

“人的一生,从生到死,就是一次跟世界的别离,可是为了让你在死之前,没那么害怕,它前面还有几次小别离。人到中年,自己儿女长大了,你得要跟他别离。自己父母老了,垂死、衰老,你得要跟他别离。你自己也老了,身体也没以前好了,你跟你以前的青春也要别离。总之就跟你以前熟悉的、习惯的,适应的、喜欢的生活统统的别离一次,这就叫小别离。”

这篇文章的题目,借用了这部电视剧的名字。在这个看起来文艺小清新的题目之下,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关于死亡的话题。


三个月前,和我朝夕相处了两年多的伙伴,因为一场意外,突然离开了我。一个多月前,好朋友的父亲,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早晨起床去了趟洗手间,回来躺下后就再也没有起来。之后是教会一位宝贵的同工弟兄.....

这段时间,直接间接地经历了好几次这样的“别离”,让我想提笔谈谈这个话题。是的,这种别离,叫做死亡。

这篇文章的题目,是借用了最近热播的一部电视剧的名字。在这个看起来文艺小清新的题目之下,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关于死亡的话题。

对待死亡的态度

这个话题挺沉重,其实也很避讳。稍加留意就会发现,不管哪种风俗、文化,我们人类有个共通的特点,就是讳言死亡。我记得小时候,在我们老家,是不允许在老人面前提这个词的。我们会有意识地回避这个话题,甚至选择性地遗忘它,好像压根不存在死亡这回事。

富兰克林说过:世上唯有死亡和纳税无可避免。是的,希伯来书9:27那里说“按着定命,人人都有一死。”那命定结束的时刻,谁也不知道何时到来,但你我心里都明白:那一刻一定会来。不是有这样的话吗:环顾四周,一百年之内,现在活着的几乎全都要归于尘土。

所以说,回避和无视,不应当是我们对待死亡的态度。我们看看圣经里面怎么说:


“名誉强如美好的膏油;人死的日子胜过人生的日子。往遭丧的家去,强如往宴乐的家去;因为死是众人的结局,活人也必将这事放在心上。忧愁强如喜笑;因为面带愁容,终必使心喜乐。智慧人的心在遭丧之家;愚昧人的心在快乐之家。” (传道书 7:1-4 )


所以我在想:当我们面对死亡,或者面对失去亲人或即将离世的人,比起讲一些苍白的安慰,或者说一些自己心里都没什么底气的鼓励,比起这些,我们能不能试着谈一些更真实的呢?比如说——你预备好了进入永生吗?

用永恒的眼光看待死亡

别离会带来悲痛。死亡带来的悲痛无疑是巨大的。在我们用眼泪去面对悲痛的时候,需要学习的还有一样——用真理去面对悲痛。我们来看保罗是怎样劝慰帖撒罗尼迦信徒的:

”论到睡了的人,我们不愿意弟兄们不知道,恐怕你们忧伤,像那些没有指望的人一样。“(帖撒罗尼迦前书 4:13)

这句经文在英文信息本的翻译是,他不希望基督徒“像那些没有指望的人,仿如坟墓是一切的终点”。因为——


“我们若信耶稣死而复活了,那已经在耶稣里睡了的人, 神也必将他们与耶稣一同带来。” (帖撒罗尼迦前书 4:14)


     这是我们基督徒用来看待死亡的真理。


关于死亡,我看到过特别美的一段论述,是在美国作家麦克斯?路卡杜的一本书里。这段话在人生特别艰难的日子里,给过我很大的安慰和力量。请允许我和大家分享——


 “只有上帝才有权力对死亡作出最后的裁断。如果你愿意聆听的话,他会告诉你,你心爱之人死亡的真相。他们走出一个名叫“地球”的医院,你我仍在这个地方的走廊穿梭,药味刺鼻,吃的是医院塑料餐盘上难以下咽的长豆和果冻。同时,他们呢,享受野餐,呼吸春天的气息,徜徉在花朵及膝的田野。你思念他们,几乎要抓狂,但是你能否认这个真理吗?他们没有痛苦、没有怀疑,也不再有挣扎。他们在天家,真的是快乐多了。

还有,其实你们很快就可以相会了。生命以超高的速率在前进着。“你使我的年日窄如手掌;我一生的年数,在你面前,如同无有。各人最稳妥的时候,真是全然虚幻。”(诗39:5)

当你送孩子上学,会不会哭得仿佛生离死别?当你把另一半送到商店门口,再去停车时,是否犹如诀别?不。当你说:“待会儿见”,就是很快会再见面。

当你站在墓园,俯视刚刚覆上的柔软泥土,和他相约,“待会儿见”,这是事实。再相会的等待,在永恒的洪流里,渺如沧海微尘。”


这段文字对死亡的描述真的是美极了。更重要的是,它符合真理。


所以说,从永恒的视角来看,死亡,对于我们基督徒来说,真的就是“小别离”。我们毋须“忧伤,像那些没有指望的人一样”(帖前4:13)

             ﹡ ﹡ ﹡ ﹡ ﹡ ﹡ ﹡

生命中这样的时刻,就是要提醒我们——得学着以永恒的眼光去看待事情:看待死亡,更重要的是,看待我们现在的生命。

中国有句古话,叫“置之死地而后生”,最早来源于《孙子兵法》,这句话特别有道理。

李开复抗癌归来,写了一本书叫《向死而生》。向死而生这个词的意思是指明白了生与死的关系,当你能够勇敢地面对死亡,才能更积极地生活。


只有正确地看待死亡,才能正确地活着。

向死而生

诗篇9:12中诗人:

“求你指教我们怎样数算自己的日子,好叫我们得着智慧的心。”


为什么数算自己的日子,可以得着智慧的心?因为,知道年日不多、时间有限,让我们更加珍惜当下。当我们知道相对于永恒,人生是极其短促的,我们大概就不会在微信朋友圈和各种红包群、唠嗑群、扯淡群里耗费宝贵的生命时间了吧?


正确地看待死亡,就是知道通过了这扇门进入到永恒里,我们都是要向上帝交账的。那我们此刻就不得不正视的一个问题是:需要调整现在生活的优先次序了。我们是否会考虑用有限的时间用来做一些将来我们能带到永恒里,换句话说,在永恒里面有意义的事情呢?


除了文学作品以外,现实生活中,大概不会有人临终的时候,让身旁的儿孙把银行卡、存折或奖杯奖状荣誉证书拿过来吧?也不会有人还惦记着拿iPhone100发条朋友圈......


正确看待死亡,能让我们在这世上的日子更加知足、喜乐。因为知道自己在这地上是客旅、是寄居的,这个世界只是暂时的居所,我们不会在这里久留。那么,我们还要继续为房子不够大、车子不够好、收入不如别高、孩子没有别家的有出息......而耿耿于怀吗?还会为自己没有得到这个世界上全部的好处,而愤愤不平吗?还会为iphone7售价那么高而“忧桑”吗?


圣经上说这世界和这世上的一切都要过去,只有当我们知道这一点,当我们知道我们今生经受的考验在永恒里有意义的时候,才能恒久忍耐。


”所以,我们不丧胆。外体虽然毁坏,内心却一天新似一天。我们这至暂至轻的苦楚,要为我们成就极重无比、永远的荣耀。原来我们不是顾念所见的,乃是顾念所不见的;因为所见的是暂时的,所不见的是永远的。“ (哥林多后书 4:16-18 )


是的,我们要顾念那所不见的、永远的。只有我们想到自己会死,我们才会更勇敢地去爱,更慷慨地表达爱。因为圣经上说”爱是永不止息“。我们的活动、我们的工作、我们的呼吸心跳,都会有停止的那一刻,都会过去,但是爱会被留下来。你付出的爱,和那些关于爱的记忆,会永远地留下来,并且被带到永恒当中去。


再过两天就是中秋节啦,改一首小诗!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神成全。

人间小别离,

天国共婵娟。


本站提供的信仰资源均来自网络,版权皆属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烦请发邮件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核实处理。以马内利。
赞(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