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

关于“蒙召”的若干反思




一、引言


记得刚入神学院的时候,徐老牧师经常给我们讲“蒙召”的道。他常用的经文就是《士师记》十八章三节的那三个问题“谁领你到这里来?你在这里作什么?你在这里要得什么?”


第一个问题是要解决“怎么会想到要来读神学?”,是神亲自感动呢?还是因着人的情面?亦或是其他不可告人的目的?


第三个问题是为了解决“为什么选择专职侍奉?选择专职侍奉的目的是为了什么?”关于这个问题不一定所有的神学生都有考虑过,但也不排除存在个别动机不纯正的人,毕竟“读神学”也是有一定的好处的。神学毕业后就可以在教会中名正言顺地站讲台了,以后还可以按立作牧师。


在这些人的眼中“读神学”是一条出路,“作牧师”是一种职业。所以,他们来神学院的时候多半不是专心学习,而是为了混一个文凭。


解决了这两个问题,第二个问题就容易了,如果一个人很清楚是神感动他奉献,也很清楚作传道人是为了得神的喜悦,那么对于这样的人来说,读神学就不可能是为了混一张毕业证书。换言之,对于蒙召清楚的人来说,他们就不会浪费时间、无所事事,而是想方设法抓住每一次学习与操练的机会、以便使自己能成长。


在教会侍奉若干年后,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即有很多同工想去读神学,而我们的教会又是比较保守的,所以需要开会讨论,结果就出现了两种类型的神学生,一种是以教会推荐的名义去读神学的,另一种是以个人的名义去读的——换言之,不是教会推荐他,而是他个人去读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因为我们大家都觉得一个人愿意为主摆上、去读神学是一件好事,问题是,他有感动要去读神学,但堂委们并没有感动要推荐他。既然堂委不能推荐他,又不能阻止他——因为这是他在神面前的领受,别人无权拦阻,所以只好让他以个人的名义去学习。


事实上,这样做并不是完全没有问题,但似乎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在我所接触到的这两类神学生中,他们都觉得自己有从神而来的呼召、有感动要去读神学。只是有些同工在当时没有被堂委们认可,但不能绝对地说,被认可的就一定是神呼召,不被认可的就一定是出于自己的私意。如果对于什么才是神的呼召这个问题不清楚,那么我们的判断就有可能不准确。


关于怎样才能确定是否出于神的呼召这个问题,也许并不像一些人想得那么简单。一般来说,我们都比较倾向以神迹奇事的方式来确定是不是出于神的呼召。


在一些人的观念中,他们会认为,如果是神的呼召,那么神一定会给他某种特别的感动,或是一些特殊的经历,比如,在读经的时候,有某节经文特别地感动到他,就像是神亲自对他说的那样,又或者神给了他一个异梦,让他确信这是神的旨意。问题是,那些自称有这经历的人后来因着种种原因下海经商或从事其他职业,那又能说明什么呢?


说到这里,我们大概会想,这些半途而废的人肯定是蒙召不清楚的,但你我怎么能断言就是如此呢?也许,他是因着某种特殊的原因暂时去工作,以后再回到侍奉的工场——这样的人不是没有。


总体来说,笔者并不能用一种标准去给别人定性,只能说,我们在这件事上应当尽量回到圣经中去找答案,然后各人对照自己,仅此而已。


二、神对教会及信徒个人的呼召


首先,当我们查考圣经便知道,“蒙召”并不是一个有关传道人的专有名词。因“教会”这个词的希腊原文就是“被呼召出来的一群人”,原指“希腊城邦中的市民集会”,对应旧约则是“以色列会众”,他们是被神从埃及呼召出来的一群人,时常被召聚到会幕前聆听神藉着摩西所说的话。


这样说来,神的“呼召”乃是针对所有的蒙恩者,从这个角度来说,每个蒙恩得救的基督徒都是有“神的呼召”的,不管他有没有看见异象或者有没有特别的感动,只要是重生得救的基督徒,都是被神呼召出来的,也都需要活出神在他们身上之召命。


强调所有的基督徒都有“神的呼召”是因为“侍奉”并不单单只是专职传道人的事,考虑到中国教会的实际情况就更是如此。


笔者的意思是,我们以往只注重专职传道人的蒙召,却忽略了全体信众的蒙召,以致对专职传道人产生了过高的要求,可是期望越大、失望也越大;另一方面,忽略教会其他成员的蒙召,也使得其他成员忽视了神在他们身上的召命以及他们为着侍奉在神面前当有的寻求与态度。


既然所有的信徒都是蒙召者,那么每个信徒都当慎重地对待他们的侍奉,而不是随随便便、单凭着一腔热忱或兴趣爱好来侍奉。


在以往的讲台信息中,很少听到有讲全体教会及个别信徒之蒙召,而这恰恰是教会当前所急需补充的。神对整个教会的呼召乃是这个教会发展的动力之所在,忽略了这个真理,教会便会落到茫然不知所措的地步,也无法最大限度地凝聚会众。


神对个别信徒的呼召,是让每个信徒都能严肃地对待侍奉,不是为了凑个数,不是为了人的情面,更不是为了名誉地位,而是为了回应神的呼召。只有每个侍奉者都清楚神对他们的呼召,他们才能真正地为主而活,而那些因着侍奉引发的嫉妒纷争及一切的混乱才能减低到最小的限度。


三、神对先知与使徒的呼召


其次,圣经中也的确记载了某些特别的呼召,如神对摩西、以赛亚、耶利米的呼召,耶稣对门徒的呼召等。总的来说,就是神对使徒与先知的呼召。在这些呼召中,神都有清楚的召命临到每个被拣选的人,包括叫他们做什么、怎么做以及给于他们什么职分等,都是很清楚的。


我们必须承认,他们的蒙召是特别重要的。他们被呼召不单单为神服侍人,更是传讲神的奥秘,而这些圣言将作为神的特殊启示被世世代代传承下去。要知道神的教会乃是建立在“使徒与先知的根基上面”,故此,作为“先知”与“使徒”必须是被神特别拣选、且特别保守的人,在神所赐他们的职分上尽忠职守、完全被神所用,才能铸就永不朽坏的根基。


四、神对“话语执事”的呼召


再则,有关作神话语执事的呼召也有相关的教导,一方面,这是需要神的差遣的。保罗说“然而人未曾信他,怎能求他呢?未曾听见他,怎能信他呢?没有传道的,怎能听见呢?若没有奉差遣,怎能传道呢?”(罗10:14-15)虽然“侍奉”的种类很多,每一种侍奉只要照着神的心意去做也都被他所悦纳,但“作神话语执事的侍奉”还是比较特别的。


查考圣经,在各样的侍奉工作中,唯独“作神话语执事的侍奉”是特别提到须要有“神的差遣”的。事实上,如果我们考察整本圣经的大背景,就更能清楚了解这一点。旧约的相关背景是“真先知与假先知”,新约则是“真使徒与假使徒”。


“真先知”十分注重传悔改的道,往往先指斥罪恶、宣告神的审判、呼吁悔改并应许神的拯救;而“假先知”则一味迎合人的喜好,是典型的“报喜不报忧”。


至于“真使徒”乃是以“耶稣基督并他钉十字架为中心”,而“假使徒”则是“为了利而混乱神的道”。这让我们看到“宣讲的侍奉”是何等重要,如果一个宣讲者不清楚神的呼召、不明白神的心意、不晓得所要付出的代价,那么他就是走在了一条十分危险的道路上。


难怪马丁路德会发出这样的疾呼“要逃避没有奉差遣的传道,就像逃避地狱的火那样。”试想一个传道人很有宣讲的能力,但他所讲的信息却与十字架的道理背道而驰,那么他给人带来的是什么呢?就如耶稣责备法利赛人那样——“你们走遍洋海陆地,勾引一个人入教,既入了教,却使他作地狱之子”(太23:15)另一方面,保罗则鼓励每个信徒乃要切慕作先知讲道。(林前14:1)如果有这样恩赐的可以在聚会的时候起来教导众人、劝勉众人。


在这里,我们似乎看到一种张力,一方面必须是奉差遣的人才能讲道,但另一方面每个人都应当追求作先知讲道。虽然如此,保罗并不是叫每个信徒都起来去讲道,更不是叫每个信徒都去作传道人。保罗只是希望每个信徒都能有讲道的恩赐,因为说方言的恩赐主要是造就自己,而作先知讲道则能造就教会。


值得留意的是,这里的“恩赐”,包括“作先知讲道”,并不能等同于“人的才干”。《哥林多前书》十四章三十节特别提到“若旁边坐着的得了启示”这句话,这告诉我们即便是作先知讲道的恩赐,也是指着某种超自然的能力。作先知讲道的关键不在于“讲的方法或技巧”,乃在“讲的内容”,是不是“从神那里领受来的”。


既然“恩赐”是圣灵随己意分给各人的,那么显然并不是所有的信徒都会有“作先知讲道的恩赐”。如果我们把“有先知讲道的恩赐”理解成“有神的启示”,那么我们也可以认为一个有神启示的人必然是“被神所差遣的”。也就是说“被神差遣”与“有神的启示”成了相互间的印证。



五、如何确定神对欲报读神学者的呼召


现在,让我们回到最重要的问题上来,即“一个想要读神学的人,如何才能确定自己的蒙召?”是不是只有“异梦异象”或“特别经历”的人,才有神的呼召?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

第一,我们应当厘清“读神学”与“奉献作传道人”之间的关系。


从圣经的教导来看,“读神学”只是人奉献自己作专职传道的其中一种方式,就如撒母耳所创办的先知学校,就是为了培训先知而设立的。但我们不能说,所有的先知、使徒都是经过了这样的学习才成为先知或使徒的。也就是说,我们固然可以通过“读神学”的方式来委身作专职传道,但这不应该成为“唯一的方式”。


这样讲还有另外一个意思,即如果一个人并不是想作专职传道,而只是想装备自己,可不可以去读神学呢?这对比较传统的教会来说,可能是一种观念上的冲击。因为之前的中国教会资源十分匮乏,如果有人愿意去读神学,毕业后基本上都是回到教会作专职传道。


可现在的情况已有所不同,有些信徒生活上比较富裕,但由于没有受过神学上的训练,在侍奉中时常感到力不从心。他们并不是为着作专职传道而去读神学,而只是想着装备装备,出来后可以更好地在本职工作中服侍。在这种情况下,能不能读神学,主要还是取决于当地教会及神学院校的观点。如果当地教会是比较开明的,那么他们会区分“教会推荐”与“个人推荐”,否则凡不是教会推荐的就会被一律否决。


另外,欲报读的神学院校也很关键。一般来说,现在的神学院——无论是海外亦或国内,都是需要经过教会推荐,这是为了把关,是为了对教会负责任。不过,某些个别的学校也接受变通的方式,至于海外的学校,他们对内地则采取比较开放的政策,也允许个人推荐的报读。


关于“个人推荐”亦或“教会推荐”,笔者认为各有利弊。基于神学院校招生难的实际情况、神学教育的一般性目的及“神学”这门学科本身的开放性,都会越来越倾向“教会推荐”与“个人推荐”之并存发展,不过,它的弊端是容易造成混乱。


因为接受一个个人推荐的报读者所冒的风险较比教会推荐的要大得多,另外,当他们毕业回到教会后,由于一般的信徒并不清楚这两者的分别,也会带来一定的副作用。故此,如何选择还要综合各方面的利弊并结合当地教会的实际状况。


第二,一个欲作专职服侍的报读者应当尽力了解神对他的呼召。


根据上文,这位报读者应当先确定自己是否已经蒙恩。如已确认,便当从圣经中去了解神对地方教会及作为个体的基督徒有什么召命。因为专职服侍者也是教会及信徒中的一份子,神对专职服侍者的呼召乃是建立在这种一般性呼召的基础之上。


第二件事乃是弄清楚“我想要读神学”的感动是从哪里来的?具体来说乃是一种怎样的感动?关于第一个问题,无非就是几种可能。


一是理性上的认知,就是说,报读者在理性上认识到专职服侍是他人生最好的选择;二是情感上的触动,也许报读者在理性上并没有深入的认识,但在情感上,却有着强烈的感动,感觉自己很爱耶稣,很想火热地服侍神。三是有特殊的经历,比如“异梦异象”。


这类人通常不是自己想去读神学,而是想去世界上工作,但被神抓住、不能自已。


“理性上的认知”是指报读者经过深思熟虑后作出的决定,但人对神的认识其实是在真实的场景中慢慢体悟出来的,而不是用头脑一下子能够想明白的。


“情感上的触动”是指报读者在寻求的过程中,感觉自己的心中总是有一种迫切的催促。他觉得自己非常非常地爱耶稣,愿意为主舍弃一切。问题是,这样的感动可靠吗?就如彼得在耶稣被捕前曾誓言愿与主一同受苦,没想到却在小使女面前三次不认主。


“异梦异象的指引”是指报读者曾有过超自然的经历,很清楚这是神要他走的路。虽然报读者觉得这不是他自己的意思,可他的心如果完全是向着世界的,又如何被神使用?应该说,这三种可能的情形都有一定的价值,只是还不能单凭这些就可以确认神的呼召。


相对于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是为了进一步的澄清。就是说,不管报读者出于那一种感动,他应当继续祷告与思考、进一步追问与澄清自己的领受。即,这个感动的具体指涉为何。也许,有些人只有朦胧的意识,根本就说不清那是什么,还有些人只是觉得耶稣要我起来服侍,只有为数不多的人既知道是耶稣在向他呼召,也清楚耶稣要他做什么。


笔者不是说不清楚神呼召的人都没有神的呼召,只是觉得一个清楚神呼召的人会更加明确地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无论如何,圣经的原则必然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神的呼召。


在《以弗所书》第四章,保罗教导以弗所的信众,神在教会设立的圣职有何功用。虽然有使徒、先知、牧师及教师等的不同,但都是为了“成全圣徒、各尽其职”,以在爱中建立基督的身体。


由此可见,神若呼召人作专职的服侍者,乃是无形中便将这个人已经放在了属灵领袖的地位。他在本地教会的功用不是仅仅为了讲道,而是为了成全——英译equip装备圣徒、使他们能各尽其职。


第三,一个欲作专职服侍的报读者也当征求牧者及属灵长辈们的意见并留意神在环境中的带领。


欲作专职服侍的报读者除了厘清自己的感动外,也当谦卑地征询牧者及属灵长辈们的意见。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自己总有看不清楚或看得不到位的地方。


在这方面,牧者与属灵长辈们的意见就显得十分宝贵了。他们在灵程上可能比我们站得高、看得远,由于他们是我们的牧者,也比一般人更清楚我们的光景。多听听他们的意见总是有益处的。


报读者应当将他们的意见视为重要的参考。至于“环境的印证”也不是绝对的,并不是说如果环境不顺,就一定是神的拦阻。比如,在一些家庭中,母亲是个虔诚的信徒、父亲则是挂名的基督徒,此时如果儿子奉献作专职,父亲可能会反对。


但你不能说,那就一定是神的拦阻。具体要看什么情况。如果是一般性的反对,只是说他的心里不那么乐意,但时间久了也是能慢慢接受的。如果是强烈反对、交通无果,且已经严重影响家庭和睦的情况下,可能需要暂缓一步。


但即便如此,也不能断言,儿子想读神学一事就不是神的旨意。一般来说,既然是出于神的呼召,神总会担负我们一切的重担,为我们开出路。我们可以透过祷告,留意神在环境中的带领。



六、小结


在结尾的时候,笔者想把欲报读神学的人归为两类,

一类是纯粹为着装备自己,以提升自己侍奉的能力;第二类是为了专职服侍。


而这一类也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教会作专职传道,另一种是在基督教两会或自己开办的机构作专职服侍。


虽然第一类人的想法很简单,但笔者认为“读神学”与“读其他专业”是很不一样的,因为“神学”是一种“关乎救恩的特殊的知识”,不是单单为了满足人的知性或使人获得实用性的技术,而是为了报读者自己及他人的灵性益处。


换言之,如果我们费财费力、付上那么大的代价去读神学,最终却不是为了让自己能全然地为主摆上,是很不值得的。对于第二类报读者,不管他的心志是以后想在教会专职服侍,还是说想要在相关的其他机构专职服侍,都需要在读神学以前好好祷告、寻求神在我生命中的带领,察看自己是否有神的呼召。


主要有五方面:

第一、是否像保罗一样清楚地经历并认识到这位主是为我道成肉身、身钉十架、死而复活、升天再来的救主;

第二、是否清楚是谁、是什么原因促使我作出“想要读神学”这个决定;

第三、是否对灵魂有切实的负担;

第四、是否清楚主要我为他做什么,是否对专职服侍有清楚的认识;

第五、是否清楚当我踏上这条道路的时候意味着要付出怎样的代价与将会有怎样的结局。

祷告

主啊,感谢你在这个时代兴起这么多的基督精兵,求你保守看顾,使他们所献上的可蒙你的悦纳!求主帮助他们,使他们能清楚你的呼召,永不违背那从天上来的异象,一生侍主、无怨无悔!


奉主耶稣基督的名,阿们!




今日吗哪

所以你们要谨守遵行这约的话,

好叫你们在一切所行的事上亨通。

申29:9 


本站提供的信仰资源均来自网络,版权皆属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烦请发邮件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核实处理。以马内利。
赞(25)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