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

让柏拉图头疼的学生


师承是知识传递的重要方式。自古至今,师者都该受到学生的尊重。当然,尊重并不是盲从,自以为真理在握的老师,常常会遇到学生的挑战。


历史上著名的师生之争,西方有胡塞尔与海德格尔。胡塞尔一路提携海德格尔,但海德格尔并没有按照他所期望的路径走下去,反而对他的现象学提出质疑,另立存在主义门户。


在中国,康有为与他的的弟子梁启超曾共同发起公车上书,在历史上写下重要一页。然而后来康有为拥护张勋复辟,梁启超批评其“大言不惭之书生”,康有为则咬牙切齿,骂自己的学生“鸱枭食母獍食父”。


德国作家赫尔格.黑塞的《改变世界的邂逅》中,记述了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之间的纠葛。


公元前387年,柏拉图在一座森林旁购买土地,建立了著名的柏拉图学园。在这里,柏拉图与志同道合者日夜探讨哲学和科学,对西方哲学的奠基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柏拉图被称为雅典学派的核心人物,他构建了一座卓越辉煌、包罗万象的哲学大厦。他继承苏格拉底等先贤的遗产,用自己的思想加以补充。在他的众弟子看来,这一思想体系已接近于完美无缺。


然而,有一个弟子却对柏拉图哲学提出了挑战,这个人就是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17岁投身于柏拉图门下,在柏拉图学园度过了20年的时光。对于他的才华,柏拉图当然很欣赏。可是,随着亚里士多德不断地提出质疑,两个人屡屡发生激烈辩论。


在柏拉图看来,世界是由“理念世界”和“现象世界”所组成,人们感知的“现象世界”不过是“理念世界”的投影而已。他引导人们脱离“现象世界”的约束,把目光投到“理念世界”。


亚里士多德则认为需要关注的不是理念,而是实体本身。只有通对实体世界的观察、研究和归纳,才能认识到事物间的联系,才能回答思想提出的追问。


观点的分歧带来情感的伤害。对于亚里士多德的抗辩,柏拉图非常不满。他叹息说:“亚里士多德踢我,犹如一匹小马踢生它的那匹老马。”他声称,应该给亚里士多德套上缰绳。亚里士多德对此回应,留下了那句穿透千古的名言:“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


公元前347年,八十高龄的柏拉图离开人世。按他的遗愿,雅典学院交给忠于他思想的彪西波,而不是亚里士多德。虽然在人们的眼里,彪西波的才华,远远逊色于亚里士多德。

       


在名作《雅典学派》中,文艺复兴时期重要画家拉斐尔描述了这对师生之间的尖锐冲突。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一边走一边争论着。柏拉图手指理念的苍穹,而亚里士多德则指向众人所在的实体大地。


可贵的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意识到全能上帝的存在。不过,在柏拉图看来,上帝就是一个永恒的理念,世界只不过是这个理念的仿制品。亚里士多德则认为上帝是世界的第一推动者,上帝把世界置于运动之中后,就袖手旁观,不再干预了。


可惜,他们都没有等到耶稣基督道成肉身,来到这个世界。当柏拉图看到所谓的“理念”有血有肉地来到自己面前,而亚里士多德得知上帝不仅主宰这个世界,甚至让祂的独生子来到这个世界,拯救灵魂失丧的人们,将会是多么地惊奇?


在全能者面前,人的智慧算得了什么?凡是认识上帝之子的人,便会认识到个人的有限。就像施洗约翰对他的门徒所说:“那在我以后来的,我给祂解鞋带也不配。”(约1:27)他鼓励自己的门徒跟随耶稣基督,因为“祂必兴盛,我必衰微。”(约3:30)


奥古斯丁在去世前对人们说:“如果你们将来发现我错了,一定要舍弃我,而去跟随真理。”他在基督里面找到了真理,从而拥有了舍己的豁达。世界上没有一个完美的人,有谁会掌握全备的真理呢?        

       

                  

本站提供的信仰资源均来自网络,版权皆属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烦请发邮件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核实处理。以马内利。
赞(146)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