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

自由何以变成坏礼物


上帝没有把人造成听话的机器人,而是赐给人自由意志,让人有自由选择的权利


然而人类出于骄傲和悖逆,仅仅把自由当成宝贝,而忘记了给予自由的上帝。就像一个顽劣的孩子从父亲手里抢过礼物,就远远地跑开,试图把父亲甩掉一样。

        

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主张“存在先于本质”,声称一个人没有预先被决定的本质。一个人的本质,要通过他所选择去做什么来决定。 


二战刚刚结束之际,萨特的思想风靡法国,继而影响欧洲和整个世界。


1945年10月28日,萨特在巴黎发表公开演讲时,售票处被包围,很多人因为没法靠近售票处,直接翻墙闯了进来。为了争抢座位,椅子遭到损坏,几个女观众更是当场晕倒。


在这次演讲中,萨特讲了这样一件事。纳粹占领法国期间,他以前的一个学生来找他指点迷津。这个年轻人的哥哥在抵抗纳粹时牺牲了,而他的父亲却叛国投敌,而且抛弃了自己的妻子。


这个年轻人拿不定主意,是偷偷越过边境,经西班牙去英格兰,加入流亡中的自由法国军队,反抗自己的父亲,为哥哥复仇,为祖国的解放而战;还是忍辱负重留在国内照顾自己独居的母亲?


萨特并没有告诉他如何作出选择。他只是强调说:“你是自由的人,那就去选择吧!”按照萨特想的观点,没有哪个权威(包括他自己)能够剥夺这个年轻人的自由。他尽可以小心翼翼地去权衡各种道德与实际的利益,但说到底,他必须要靠自己作出选择。这样,他才不会失去自己的本质。


萨特在随后的采访中说:“没有任何划定的道路来引导人去救赎自己;他必须不断创造自己的道路。”  


萨特不仅鼓励年轻人抛开一切道德观念,放手选择前面的道路,而且把这样的理论实践于自己的生活。


他终身未婚,和志同道合的女哲学家波依娃组成开放式的情侣关系。在他们的关系里,一方都是另一方的首要伴侣,但可以自由地拥有其他恋人。


波依娃以其著作《第二性》而闻名,这本主张女权主义的书用一章的篇幅论述女同性恋,认为同性恋是“丰富体验的源泉”。波依娃鼓励同性恋,也不惜亲身实践,她的情人包括男女两性。


直至今天,波伏娃和《第二性》在中国依然有很多粉丝。社会学家李银河说:“我始终认为,波伏娃的社会建构论具有巨大的生命力,因为这是一个正确的理论和看法,它不可能过时。”


萨特等人的思想对1968年学生和工人起义产生了直接影响。在这场左翼风潮中,巴黎和其它城市的墙上刷出了这样的标语:“既没有上帝,也没有救世主”、“别用聪明来形容一个人,要用自由或不自由”、“坚决要求不可能之事”......


然而,这种对绝对自由的呼唤也给萨特带来了很大的苦恼。他后来不得不说:


上帝不存在是一件很尴尬的事。因为随着上帝的消失,一切能在理性天堂内找到价值的可能性都消失了……因此人就变得孤苦伶仃了,因为他不论在自己的内心里或者在自身以外,都找不到可以依赖的东西。


萨特和波伏娃所行的,只不过是重复亚当和夏娃在伊甸园早就犯下的错误。

   

  1960,卡斯特罗陪萨特和波伏娃游览古巴


这两天,正在读陈保平、陈丹燕夫妇的俄罗斯旅行日记。在1993年10月17日的日记中,陈保平记述了他和一位德国传教士在莫斯科的相遇。


这位传教士从年轻时传教,已经有几十年。这次来到俄罗斯,主要为了看望两个监狱的囚犯,与犯人们交流,组织音乐会,分享自己的信仰。


陈保平问他:“人心若是可以拯救,为什么还要让那些罪犯坐牢?”传教士回答说,坐牢是他们犯罪后应该付出的代价,但要让他们走出迷途,就需要引导他们读圣经,明白神的话语。


传教士向陈保平这样解释基督信仰:一个人如果不懂收音机的原理,会以为这里面一定躲着个人说话;明白了道理,就会去选择频率,听自己喜欢的节目、音乐。所以一个人首先要读圣经,懂得生命的真理,然后才能作出正确的选择。


一个人之所以成为人,不是来自他个人的选择,而是在他来到这个世界之前就已经决定了。上帝按照自己的样子造人,上帝给人的灵魂,是人和动物最根本的区别。


今天看到一个朋友的文章,里面有一段话说得非常好:“能够约束自己的行为不被恶所胜,这才是一个自由的人;反之,不能约束自己的行为随从情欲犯罪的人,就不是自由的人,而是被罪辖制的人。”


若没有一个亘古不变永恒的真理,人类何以约束自己的狂妄与恶行?何以能够作出正确的选择?


人类之所以拥有波澜壮阔的历史,不是随心所欲的结果,而是因为有一个超出人类意志之外的伟大主宰。


人类只有懂得仰望至高之处,才会懂得善用自己的自由;只有怀着一颗感恩之心,自由才会成为美好的礼物。让我们汲取教训,且行且珍惜。       

                    

本站提供的信仰资源均来自网络,版权皆属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烦请发邮件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核实处理。以马内利。
赞(181)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