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

陈敏澜牧师丨《雅歌》第8课:同行的伴侣(E)




四、
相伴相候

8:5-14

同行旷野路对女子来说,不只是简单作出“愿意去”的选择,更是反映她认识的转变,生命的成长。良人的目的也不是要叫女子去旷野吃些苦头锻炼锻炼,故意安排些艰难历程考验考验她;这狮子山豹子洞都不是良人放在那里演习用的,夜间的惊慌也不是良人给女子安排的军事演练,乃是来自仇敌魔鬼的破坏和捣乱。


不但如此,称为旷野,并不是因为那里荒芜一片,寂寞无聊,供人放松心情自由闲荡;这条路不但崎岖难行,而且是有重大使命,有做不完之工作的。


当雅歌记载到女子靠着良人从旷野上来,似乎已经达到主题的要求和目的,但全书却并没有在这样的高潮下“圆满”结束,而是继续有更多的内容。这正是要告诉我们,良人要求的“同行旷野路”,不是为要找个同伴解解闷,一起结伴散散心,而是因为在旷野路上有许多具体事工需要一起去完成,让女子能有份于这无比荣耀的使命。


1、8:5【众同伴】惊呼,显示女子真正成了良人同行的伴侣。

【5那靠着良人从旷野上来的是谁呢?】

通过众同伴惊呼“是谁呢?”不但指出女子和良人已经同行旷野路,而且也反映女子在经历一阵旷野路后,生命表现出的老练和成熟。旷野路上的艰难历程,使女子容貌表现出老练成熟的形象,连同伴们都几乎认不出来了;但这也正反映出女子生命的转变,是雅歌所称颂的真美,是真正值得歌颂的爱情。


不但如此,女子是“靠着良人从旷野上来”,说明即使在同行中,她也已正确认识到,自己和良人的伴侣关系;不是对等的相属作伴,而是她靠着良人,她完全属良人,良人也爱她。


2、8:5-7【良人】回答众同伴的惊呼,指出女子成长的原因和爱情的真义。

【5我在苹果树下叫醒你。你母亲在那里为你劬劳;生养你的在那里为你劬劳。6求你将我放在你心上如印记,带在你臂上如戳记。因为爱情如死之坚强,嫉恨如阴间之残忍;所发的电光是火焰的电光,是耶和华的烈焰。7爱情,众水不能息灭,大水也不能淹没。若有人拿家中所有的财宝要换爱情,就全被藐视。】


1)8:5向众同伴指出女子转变的过程和原因。
▲▲▲

原文没有“你、我”,这段话不是良人和女子之间的对话,而是良人面对众同伴惊呼“是谁”的回答,指出女子能得到这样转变的过程和原因;希望她们也都能同样成长,作他同行的伴侣。


(1)女子成长是从苹果树下被叫醒开始的。

良人首先指出女子有这样的转变,不是一朝一夕片刻之间发生的,而是经过耐心等待教导,累积起来的结果。这教导的开始,是从“苹果树下”,也就是他们初次相遇,女子陶醉在苹果树下的时候(2:3)。当时女子对爱情的向往和要求,还和良人存在南辕北辙的不同;但从那时起,良人就通过访问、呼召、启示、教导等不同方法,逐渐把她沉睡的心灵叫醒过来。


(2)女子转变和母亲劬劳也是有关的。

良人特别指出,女子的转变和“母亲的劬劳”也是有关的。这里对“母亲”:是作正面的引用,应当是指教会。虽然雅歌没有正面提到“母亲劬劳”的具体内容,因为这不是雅歌的主题;但这里特别指明女子成长不能忽略母亲劬劳所起的作用,显示雅歌带给我们平衡的教导。


今日每个弟兄姊妹生命的成长,固然是主亲自的引导和感动,教会和年长者对我们的牧养带领,也是应当被肯定,具有正面作用的。保罗也曾经用“生产之苦”来形容他对加拉太教会的栽培教导(加4:19)。


这不是说教会和基督对信徒灵命成长的意义是同样重要,或是对信徒的成长各作各的工作;因为教会对信徒的牧养关怀,原就是出于耶稣对他众仆人使女提出的使命,是属于主在每个信徒身上工作的一个方面。因此这“母亲”的劬劳,只是配合良人的教导,是良人所安排叫醒女子的一个内容。


2)8:6-7向众同伴宣示爱情的真实意义。
▲▲▲

这段话原文是命令句,没有“你、我”称谓,内容是宣示爱情的真实意义:“深印在心,如烙在臂,爱情如死不可抗拒,嫉恨如阴间没有回转余地,猛烈如火焰的光辉,大水淹不灭,金钱换不回”。由于原文用的“嫉恨”一词,是专指男性的嫉恨,所以这一段话,应当是良人继续对众同伴的教导,指出爱情的真正意义。


虽然这是良人对爱情的宣告,但女子当时正靠着他,在他身边,说明这也就是她已经接受对爱情的认识。


3、8:8-13同行旷野路不是从在王宫度假,变成到野外旅游;是有具体事奉内容的。

这段话基本都是良人说的,教导女子在旷野路上应作的事工,主要是两方面的使命,关顾小妹和看守葡萄园;用我们今天的说法,就是牧养信徒和管理教会,正是我们作教会事工的两个最基本内容。

1)8:8-10 良人和女子关于关怀年幼者事工的对话。
▲▲▲

【8我们有一小妹;她的两乳尚未长成,人来提亲的日子,我们当为她怎样办理?9她若是墙,我们要在其上建造银塔;她若是门,我们要用香柏木板围护她。10我是墙;我两乳像其上的楼。那时,我在他眼中像得平安的人。】


(1)8:8【女子】提问怎样帮助小妹。

从“小妹”的称呼,这应当是女子的话。随着生命的成长,女子认识到真正的美,不在外表容貌,而在对人的乳养供应;因此当走在旷野路上的时候,首先就想到自己的众同伴,向良人提出怎样帮助小妹的问题。


原文“小妹”是单数,表明牧养事工要求的细致深入;需要个别的带领关怀,有针对性的帮助,而不是笼统的集体教育。即使是女子的“众同伴”都有心寻找这位良人,她们的转变也必然是一个一个个人和良人的关系,有她自己的转变过程。


(2)8:9 【良人】回答要为小妹造塔守望,筑墙围护。

这是对女子提问的回答,因此应当是良人说的;关怀牧养年幼者并没有什么新奇的方法,不外乎为她们建造银塔,筑墙维护,也就是要儆醒守望,保护看顾,按时分粮。耶稣对牧人和雇工的区别说得很清楚,雇工并不顾念羊(约10:13);由此可见牧人一定是顾念羊的,全副心思在羊群的安全和成长上。这是一切作牧人的都必须牢记在心的教导。


(3)8:10 【女子】认识到要能忠心牧养,自己生命首先需要丰盛健全。

从“两乳像楼”的回答,可知这句话乃是女子对良人教导的回应。良人的教导,要求女子能爱护喂养托付给她的羊群,按照它们的需要有丰富的供应;同时也要为羊群儆醒守望,保护它们不受狮子和豺狼的危害,也不会因夜间惊慌而失散。面对如此重大的使命,女子明白自己首先需要达到生命丰盛老练的光景,才可能有效帮助小妹。这里后半句“得平安的人”,原文意思就是“达到健全”。


这也表明女子在旷野路上,向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追求目标;个人生命的成长,还不只是为自己的需要,更是为事奉的需要,羊群的需要。原来她如同“关锁的园”的自我封闭心态,这时已经完全改变,能按照良人的心意,更多想到“朋友”和小妹了。这也正是良人指出的“母亲劬劳”表现;当自己得到母亲劬劳的关顾后,自己也当像母亲那样为朋友和小妹劬劳。


今日吗哪

    你们和不信的原不相配,不要同负一轭。

义和不义有什么相交呢?光明和黑暗有什么相通呢?    

林后6:14


本站提供的信仰资源均来自网络,版权皆属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烦请发邮件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核实处理。以马内利。
赞(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