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613阅读
我们今天该如何处世?古代圣贤认为人生最重要的目的,是要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个人若心不正,就很难有成熟的生命;人有成熟的生命,才能管理他的家;家若管理得不好,就很难管理国;国若管理不好,则难以服天下。
圣经中的作者也不约而同地告诉我们人生最重要的目的,同时也告诉我们,人离开了神,他们就不能作什么。孔子说过,“君子之道有三: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智者不惑,但我无能焉。”孔夫子认识到,一个真正修身正心的人,应该是个仁者、智者和勇者;但他谦卑地说他自己亦做不到。
保罗在圣经中也说,“我所愿意的善,我反不作;我所不愿意的恶,我倒去作……我真是苦啊!谁能救我脱离这取死的身体呢?”保罗发现心里有个律,要立志行善时,他作不出来,他不愿行恶时,却身不由己行出来。保罗深深感到这是我们所信的真理,与其它宗教最大不同之处。别的宗教都是劝人为善,但圣经却告诉我们,我们不是不晓得为善,但我们无能为力。
然而,靠着我们的主基督耶稣就能够得胜有余了。圣经教导我们没有生命就没有好的生活,有了生命才能有吸引人归向神的生活。
传道书七章15至18节,“有义人行义,反致灭亡;有恶人行恶,倒享长寿。这都是我在虚度之日中所见过的。不要行义过分,也不要过于自逞智慧,何必自取败亡呢?不要行恶过分,也不要为人愚昧,何必不到期而死呢?你持守这个为美,那个也不要松手:因为敬畏神的人,必从这两样出来。”
第一,不要行义过分。
在世上确有义人行义反致灭亡之事实,如现今社会的审讯,独裁社会用独裁来遮盖公义,民主社会用钱财来遮盖公义。作者是一国之君,他也看见这事实的存在,他劝导我们不要因此而受影响,因为最终的审判是在神的手中。因此,第16节告诉我们,不要行义过分,也不要过于自逞智慧,意思是不要惟恐人不知道你行义而到处告诉别人。行义过分就是过分自义的意思。一个真正行义的人不会在神面前求赏赐,也不要求别人的称赞。
第二,也不要行恶过分。
这并不是意味着我们可以稍微行恶,其原意是告诉我们,不要增加罪恶,免得那不到期而死的遭遇会临到我们。一个真正信主的人,神必会管教他,要是屡教不改,神会提早把这人的肉体接去,使他们的灵魂不可以得救。敬畏神的人,必不增加自义,也不增加罪恶,这两方面都要实行出来,这是我们处世应有的态度。
传道书作者不仅劝我们要有中庸之道,也应遵循一定的处事之道。传道书七章19至22节,“智慧使有智慧的人比城中十个官长更有能力。时常行善而不犯罪的义人,世上实在没有。人所说的一切话,你不要放在心上,恐怕听见你的仆人咒诅你。因为你心里知道,自己也曾屡次咒诅别人。”
作者在这里告诉我们,第一,是智勇之道。若比较智者与勇者,勇者不是智者的对手,好象人们所说“十个张飞比不上一个孔明”。因为认识神的智慧是更高超的,有神与我们同在,我们就会得胜。
正如我曾说过,林肯总统在南北战争时期,有一个名叫张军的部下对他说:“我相信胜利一定属于我们”,林肯问他为什么,他说:“因为神站在我们这一边”,当时林肯总统纠正了他的话:“我相信胜利是属于我们的,但不是神站在我们这一边,乃因为我们站在神这一边。”
若我们按照神的心意而行,神定会帮助我们;若我们有来自神的智慧,站在神的一边,我们就能得胜有余。
第二是行善之道。
世上有不少人行善,但行善而不犯罪的人却非常难寻。人所以犯罪,是因人没有智慧,没有克制自己的能力。圣经告诉我们,每个人都会行善,不但要做该做的事,也要不去做不该做的事,这才能讨神喜悦。
第三是忍恕之道。
人若被别人中伤,应处之泰然,不要把这事放在心上;不可心存憎恨,或以牙还牙,否则会使双方都受伤害。圣经教导我们要保持人当有的修养,要学习忍恕,因为我们都是嘴唇不洁的人。当我们受中伤,先自我检讨,看看是否作过这些事情;若是,就当悔改;若没有,也不需要为自己辩护。因为神说,“伸冤在我,我必报应。”我们不要为自己伸冤,乃将伸冤的权柄交给我们的神。
第四,虽然万事根源不易寻求,但人还该寻求智慧。
传道书七章23至29节,“我曾用智慧试验这一切事,我说:‘要得智慧’,智慧却离我远。万事之理,离我甚远,而且最深,谁能测透呢?我转念,一心要知道,要考察,要寻求智慧和万事的理由,又要知道邪恶为愚昧,愚昧为狂妄。我得知有等妇人,比死还苦,她的心是网罗,手是锁链。
凡蒙神喜悦的人,必能躲避她;有罪的人,却被她缠住了。传道者说:‘看哪,一千男子中,我找到一个正直人;但众女子中,没有找到一个。我将这事一一比较,要寻找其理,我心仍要寻找,却未曾找到。我所找到的只有一件:就是神造人原是正直,但他们寻出许多巧计。’”
作者告诉我们寻找智慧的态度与对象,他说,“我曾用智慧试验这一切事” (传七23),这“智慧”是人的智慧,然后他又说,我“要得智慧”,这“智慧”是神的智慧。
作者指出自己用人的智慧寻找神的智慧,但智慧却离他很远。我们是否也有同样感觉呢?当我们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要决定各种不同的事情,那一刻我们真的不知道神的旨意是什么。传道书的作者并不因此叫我们放弃,乃鼓励我们要继续寻求神的智慧,所谓经一事,长一智,不要为过去的失败就不再尝试。
好象以色列人走旷野的路,本该走三个月就可以走完,结果他们用了整整四十年之久,因为神看重的是建立祂的子民,这四十年他们学到很多属灵的功课,是没有浪费的。因此,无论我们作的决定如何,我们都要认定,神使万事互相效力,叫爱神的人得益处。
神作事的目的是建立我们,我们则要寻求神的智慧,寻求有四个原则:
第一,要一心去寻求。第25节告诉我们要表里一致,灵魂和肉体一起去寻求,专一地寻求;看神的道、神的原则是怎样的。
第二,要确定神所说的是什么。我们必须以肯定的态度来查考神的话语,每次读经时要问三个问题:⑴观察性问题──这经文讲的是什么?⑵解释性问题──这经文在当时有什么意义?⑶应用性问题──对我自己而言,这经文又有何意义?
我们不仅要观察圣经所讲的,也又要看圣经如何解释,还要问这些对我们今天的生活有何意义。我们不仅从理性上了解圣经,更要身体力行,体验圣经与我们人生的关系。
第三,要仔细搜索。就是要寻找三件事:⑴寻找最高的智慧,也就是神的智慧。⑵寻找万事之根源,找出事情的真相和万事的起源。⑶要查明愚昧之事。
作者在第26节提到寻找的结果,他发现有很多障碍拦阻人寻找神的智慧,就如妓女或淫妇等,这情况在今天的世代更显严重,会影响我们亲近神。此外,周遭的环境和人也会影响我们与神的关系。
所罗门在27至28节中,并没有轻看女人,他是指周围的都是外邦女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又拜偶像,为了争宠,用尽方法注重外表,争权夺利,所以感叹一千个女子中很难找到一个正直的。愿我们时刻儆醒,以正确态度寻求处世之道。
59613阅读
50174阅读
49226阅读
48370阅读
41298阅读
34414阅读
31051阅读
30558阅读
28963阅读
27493阅读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