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书 | 《心灵渴望》:11 第4章 对爱的究问(下)
2020-11-23 1859阅读
作者: 侯士庭
|来源: 全球爱之音
人心的渴望决定了人经验的范围、见解的深度、判断的标准,以及选择价值观的责任。渴望对于人生的影响极大,扭曲的渴望会使人陷入绝望、耽于感官。本书辨析了什么是扭曲的渴望,帮助我们认识到,偶像崇拜、成瘾、浪漫之爱和理性主义都是虚空的,不能真正满足人心的需要。人心真正渴望的是永恒,唯有与那位永活至圣者建立关系,人心的渴望才能获得真满足。
主 播:雪 鸽
爱情与心理分析
在二十一世纪,弗洛伊德引入了一种对爱的新解释,不是将其视为一种自然的人类欲望,而是将它视为一种被伤害和神经质的欲望。弗洛伊德对人类的新观点寻求重新发现人在童年时期的欲望,并试图找出爱的新对象来医治童年时代由父母所带给我们的伤害。弗洛伊德的力比多是一种生命力,该拉丁语词汇代替了柏拉图希腊语中与之相对应的厄洛斯。人格中理性与情感之间柏拉图式的冲突被弗洛伊德强化了,并被界定为人头脑中有意识的自我与无意识的本我之间的冲突。正如叔本华和尼采一样,弗洛伊德将性欲看成是人类的侵犯行为,这种欲望可以分化并被升华为非性欲的行为。这种升华的一个例子就是油画家梵高。他虽然满怀激情地作画以弥补性生活的缺失,但他显然对有关人类爱情的正常解释不感兴趣,而只是对一种神经质的或病态的表达方式感兴趣。正如一位批评家古德 (T.Gould)所言:“将爱情仅仅比作对性欲的需要,是一个人所犯下的最严重的错误。性爱是一种张力,可以轻而易举地得到满足,并且会随着得到满足而消失;但爱情却是排他的,难以意料的,一直都会提出新的要求,而且在得到满足时会进一步增长而不是死去。”弗洛伊德处理的并不是爱情而是性欲。他从来没有试图去界定爱情,只是将人成年的欲望与童年时代的欲望联系起来,将人对他人的爱解释为一种可以吸纳毫无益处的自恋的一种必要条件。弗洛伊德心理分析的追随者们对这一定义和人类之爱的本质众说纷纭。尽管在荣格及其追随者的著作中可以发现对象征意义和神话意义的强调,但却没有任何明显的宗教架构。人对爱的需要被视为源于人童年时代长期的无助状态,而与他们的理性迅速成长无关。人的渴求在童年时代是从看顾他的父母不断变动的在场与不在场中产生的。在成年时代,这种渴望永远不可能得到完全满足。因此,人就会设法使爱人在身体上和心理上能满足其要求。按照心理分析学家的观点,爱情同样可以通过我们运用象征的能力使之成为可能。象征让人将爱从一个对象转向另一个对象,从有生命的事物转向无生命的事物,并最终将这种爱转向抽象的观念。因此,人们爱慕某种对象或观念很可能会达到偶像崇拜的地步。正如我们已经看到的那样,人类很有可能选择自己作为爱的对象。虽然某种形式的自爱对人健康的自尊和人格的成长是不可或缺的;但是,当这种自爱带有一种不平衡的性欲成分,不管是太多还是太少,这种身体上的幻想或情感上的偏差都有可能会抑制人去爱其他人的能力。心理分析通过研究人在童年成长过程中对自己性欲的意识情况,以及在与之达成妥协过程中由罪咎感和焦虑感所帯来的伤害,而研究这种困难带来的情感上的后果。借着对他人的爱,自恋被转移到了被爱慕者身上。与之相反,借着情欲却很少会出现、甚至根本不会出现为了他人而自我转移的情况,因此才会有情欲与爱情之间的对立。但是,弗洛伊德并没有将它们看成是对立的,而是作为某一谱系中的一部分。弗洛伊德及其追随者受到吸引,更多的是把人没有能力去爱他人作为一种情结和有趣的事物来研究,而不是作为爱本身来研究。我们今天清楚地看到许多人遭受的不幸,就是在童年被迫割断与亲人的感情纽帯。离婚使这种情况变得更加严重。总而言之,在当今社会中有大量扭曲的爱:没有爱情的性欲,受虐狂与施虐狂的爱、自恋式的爱、浪漫的理想主义,还有不生儿育女的爱。对最后这种爱而言,任何干扰全身心地专注于伴侣的做法都是让人无法忍受的。被以前时代的人纳入到爱情观念中的许多长期持守的价值观、幻象和欺骗,都被我们后弗洛伊德的世界动摇了。
本站提供的信仰资源均来自网络,版权皆属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烦请发邮件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核实处理。以马内利。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