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

有声书 | 《心灵渴望》:24 第10章 爱的花园(下)





《心灵渴望》,点燃你心中真正的渴望
侯士庭 著,陈知纲 译



人心的渴望决定了人经验的范围、见解的深度、判断的标准,以及选择价值观的责任。渴望对于人生的影响极大,扭曲的渴望会使人陷入绝望、耽于感官。本书辨析了什么是扭曲的渴望,帮助我们认识到,偶像崇拜、成瘾、浪漫之爱和理性主义都是虚空的,不能真正满足人心的需要。人心真正渴望的是永恒,唯有与那位永活至圣者建立关系,人心的渴望才能获得真满足。

 主 播:雪 鸽 

点击进入小程序收听专辑



第二部 破解魔咒
基督教灵修神学的应许


第10章  爱的花园(下)




爱的阶段


修道神学或灵修神学在《雅歌》中达到了自己的顶峰。尽管圣经中这卷书被当今的传道人带着某种尴尬之情来看待,但在中世纪,它却是超过八百卷圣经注释的主题。这些注释书包含了诸如奥利金、大格列高利和明谷的伯尔纳的重要思想。对他们来说,《雅歌》表明了纯洁之爱最崇高的那部分内容,即上帝在基督里对灵魂的爱。


它将这种爱描绘为相互的爱:正如一位女性心中的切切之情与良人的畅快之情相配;照样,灵魂对上帝的追寻也是与上帝对灵魂回应相配的。这乃是用人的整全生命,即身体、魂与灵表达出来的。没有丝毫压抑,没有任何保留。实际上,这首爱的颂歌的主题是,它是一种排他的爱,是经受了考验、为人所渴望、让人为之夸耀的爱,也因此是一种真正的盟约之爱。


这种在上帝和灵魂之间的爱乃是全然委身的爱,正如两股火焰化成为一股火焰,亦如两个身体在主里合而为一”。神学家虞格仁我们前面曾讨论过他——根本没有真正理解何以这种爱能如此具有欲爱色彩,然而又如此全然纯洁。这种爱是美好的,它的歌是极其抒情的,而它的语言也完全是爱的语言。在上帝自己的神圣之爱面前,人的灵魂散发出爱的光芒。上帝的爱刺激人所有的感官,以至近乎狂喜地敬拜上帝——被爱者。


伯尔纳曾在其优美的专著中谈及上帝的爱。他指出,何处有这种贞洁之爱的每日操练,并用上帝自己的爱来爱上帝且爱人如己,那么《雅歌》就可以成为每日默想的内容,激发人的心灵通过每天生活中各种的试炼来效法基督。明谷的伯尔纳用这些经文作为对属世的基督徒每周的教训,帮助他们变得更属灵和敬虔。


十二世纪解经家最喜爱的一个主题,是信徒用来爱上帝的三重亲吻:亲吻他的脚、亲吻他的手、亲吻他的嘴唇。


以马利亚为例,她在悔改中哭泣,亲吻耶稣的脚,并用自己的头发擦干;这乃是一个记号,表明如今她将自己女性的荣耀都献给了基督。这些作者借马利亚的例子提醒我们,亲吻脚是爱的第一个阶段,或者说是悔改之爱的阶段。马利亚打碎了捧在胸前的香膏瓶,要知道胸部乃是她做妓女时的资本。借此她表明要永远弃绝自己放荡的生活。她现在全然奉献给她的主了。与之形成对照的是西门这位法利赛人,马利亚当时就是在他家中做出了这些悔改行动。他并不明白这一点。作为一位宗教领袖,他态度冰冷地拒主于千里之外,将自己包裹在自义当中。


我的一位朋友曾就这一事件写了一首诗:
莫问我何事,就让我解开
你沧桑的鞋带,让法利赛人看吧,
吐口水吧,他们潦倒不能拥有我,
无人能召我来,也无人能赶我去。
但你可以用眼神让我离开。
这里,玉瓶打碎,主耶稣,把我一切拿去,
我用忧伤,用自己的破碎来洗,
我眼泪都在瓶中,此刻从我
笨拙的发梢流淌到你脚上的,是我的耻辱
起来,整个屋子都在咆哮.....
我必须离开这所有的眼睛!我会被杀死
无疑在下一次鸡叫之前,但我
已经抓住了主。我并不害怕死去。
——玛格丽特?D.史密斯

《雅歌》必须通过净化人心、贞洁的悔改之吻来理解;若没有这一点,灵魂就不能存感恩之心来侍奉主。同样道理,我们爱上帝的渴望也必须是逐渐成长的。

伯尔纳的解释接下来是亲吻手,就是亲吻耶稣施行帮助的手;当我们处于软弱中,他帮助我们来侍奉他。在我们对上帝和我们邻舍的爱中,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但若没有耶稣的帮助,我们就不能成就任何事。

这两种亲吻预备心灵来接受属灵恩典最终的礼物,就是用口唇之吻来亲吻耶稣。唯有借着第一种亲吻的净化和第二种亲吻中耶稣之手的帮助——他的手能扶起我们颤抖的双膝”——我们才能进入第三种亲吻的亲密关系中。伯尔纳说,这种最亲密的体态语言提醒我们,耶稣降卑成为人,乃是要叫我们像他一样,并永远与他联合。

显然,伯尔纳这时候中断了自己的解释,因为有几位客人刚刚来到了门前,他一直以来为之狂喜的问题,现在可以借着这件事,通过接待远人的责任来实际操练了。或许,读者您也不得不暂时停下来照顾这些琐事。对上帝的渴望就是这样并非总是光滑流畅,而是常被打断的零碎的事情。然而,《雅歌》的结构同样也是片段化的。《雅歌》的结构如下:

12-2:7渴想和发现自己的良人
2:8-3:5良人到来,接着又中断,继而是邀请进入更新了的亲密关系
3:6-5:1婚礼仪式,圆房与满足
5:2-8:4失去良人的困惑,最终再次找到他
8:5-14热情的肯定和进一步委身

这些归去来兮,寻见与失落,喜乐与忧伤的对比,也是我们人生的标记。他们不过是强化了渴望的进程而已。伯尔纳和其他解经家都看到,这种变化既是一种人的生活经历,也是一种深刻的属灵体验,这是我们对上帝之爱的一部分,也是我们对他爱我们的大爱的体验。这是因为各种不同原因:

●上帝的道路是人不能预见的;耶稣说,圣灵运行如风。
●人的本性变换无常。
●我们人人都有各自不同的秉性,人人都有自己所爱之人的故事要讲述,彼此各不相同。
●我们灵命的长进与思想、渴望与行动的多样性相联系,使我们的发展并不均衡。
●人生的每个时刻都有其各自不同的情绪、感受和价值,从而导致人们对上帝的主观经历也各不相同。

因此,我们对上帝的渴望也会随之变化,慢慢成熟。然而,我们绝不可忘记,圣灵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在不同时间主动地临在。尽管时而会有幽暗和光明、荒凉与安慰的波动,但上帝总是与灵魂同在,来增强我们对他的渴慕。因此,我们在上帝面前的理性与情感生活的发展有许多不同的方面,我们会越来越满怀亲情、热烈地去爱他,因为人的心灵不会寻求一种轻易得来的稳定,而是会直觉到它是为单单让上帝满足而设计的。

实际上,上帝同在的滋味不同是合宜的,”伯尔纳说,"因为人心灵中的渴望各有不同。通过这种方式,那种属天的甜蜜就得以用这样或那样的方式进入人心,以满足凡寻求他之人心灵中的不同渴望。

苦难同样也会增强人心对上帝的渴望。而且,假如我们满足于在心灵的暗夜中等候上帝,正如在上帝拥抱的阳光雨露中等候那样,那种臆想上帝会照着我们的时间而非他自己的时间来行事的思想,就可以摒弃了。只有到了人死之后,这种缺少上帝的同在与有他的同在之间的相互作用才会告终。在今世,人需要渴望的变化来贯穿一生。

在谈到马利亚看到耶稣死去并被安葬在坟墓中,之后又来寻找自己所热爱的耶稣的情形时,伯尔纳呼吁人们要进行这种美好的寻求,将他作为我们的爱来真正渴慕:

不要对找到他感到绝望.....要借着渴望来寻求他,又借着行动来效法他,这样凭着信心你就能寻见他。

当然,我们寻找他和寻见他的动机会各有不同,但他会被凡爱他的人寻见,正如耶稣应许的那样,寻找就寻见。我的朋友再次歌唱:

你是否已去往幽谷

是否已飞往远处,我的主?

哦,我爱你胜过以往

就是你在这里,我们宴饮之时。

我驻足在花丛中,

那花让你墓碑生辉,

现在,你像一个朽坏的人离去,

你何时应许寻找拯救?

妇人,你为何哭泣?

你是否在寻找一个像我的人?

先生,若是你把我的主挪走了,

告诉我,放在哪里,我就去取他的身体.....

我还没有走过那些看守,

就寻见了我灵魂的相识,

他曾经死过,却正站在那里,

我抓住他,不让他离去。

——玛格丽特?D.史密斯,《抹大拉的马利亚之歌》


然而,渴望最终的要求是我们必须让耶稣离去。若我们要与他一同复活并同在,我们就必须像他那样死去,唯有这条道路而已。他不断地来了又去,乃是要衡量我们不断向旧生命死,从而活出与对他崭新的爱相称的生活的需要。若没有这种对我们的渴望不断的修正,我们就会轻易满足于过一种败坏和感伤的自给自足的生活,相信我们已经获得了圆满。


整理人:活水姊妹





本站提供的信仰资源均来自网络,版权皆属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烦请发邮件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核实处理。以马内利。
赞(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