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

各种“形式主义”的基督徒


基督徒的“形式主义”

——填补福音缺口的事物


1拘泥宗教礼节主义、形式主义(Formalism)


如果你想知道教会的行事历,只要看看吉米的行程表就行了。不管有什么样的会议或是事奉的机会,吉米一定手持圣经,出现在那里。他已经完成所指派给他的「成人主日学」的工作;而且,经常义务参与短宣。除了固定十一奉献之外,若教会中有什么工作必须完成时,他也愿意义务参加。然而,吉米的世界与神的世界从来没有交集之处——所有教会活动并没有在他的内心及个人生活里,构成冲击和影响。


神不断批评以色列民那种只注重外表仪式的敬拜(参考以赛亚书一章);此外,基督亦斥责法利赛人拘泥宗教的礼节主义(参考马太福音二十三章23?28节)。为什么呢?因为拘泥宗教礼节主义容让自己掌控自己的生命、自己的时间,以及按照自己的方式来制定生命中的目标。拘泥宗教礼节主义会让我看不见属灵景况的严重性以及自己必须持续以神的恩典来救赎的事实。吉米仅仅视他在教会的参与为衡量健康灵命的尺度;在生活其他方面,看不到任何对神的饥渴和需要。对他来说,福音已经缩小为仅仅参加教会的聚会与事工而已。


2律法主义(Legalism)


莎莉是严格按照一个「可行」或「不可行」的清单来生活的人。凡事她都有一套规则;这些清单是她衡量自己以及在她周围的每一个人的方法。她的孩子生活在她的律法主义下,压力大到令人觉得几乎被压垮了。对他们而言,神只是一个冷酷的审判官,不仅设立没有道理的标准在他们身上;而且,当他们达不到标准时,就严厉责备他们。在莎莉的家中,根本听不到一丝笑语,因为,根本感受不到任何恩典、甚至也不明白为何需要为了恩典而欢庆。莎莉认为,实施她所制定的清单可以让她与神同等,所以,对于耶稣基督赐予她的恩典,她并不觉得有什么可以感激的。


律法主义完全遗漏掉一个事实——从来没有任何人能够满足神律法的要求。当莎莉严格地持守她的规则时,她的骄傲、缺乏耐心以及论断的灵并没有被神触摸与感化。律法主义忽略掉我们无法以自己浅薄的能力,来赢取神对我们的钟爱。它也遗忘了,在我们的内心需要被神的恩典转化的需求。此外,律法主义不仅仅将福音简化了,它其实就是自创了另外一套「得救之道」(参考加拉太书)。而在这个「得救之道」里,救赎是借着持守我们自己已经建立的法则来获取。


3神秘主义(Mysticism)


克莉丝汀对神的追求完全是情感型的,往往是从一种感觉跳到另一种感觉。她不断寻求一种属灵上的癫狂感受,那是一种与神充满激情的相遇经历。也因为如此,她从来没有办法在同一个教会待上太久的时间。作为基督身体中的一员,她的作用似乎消耗多于贡献。在从一个属灵高潮荡到另一个属灵高潮之间的那段时间里,克莉丝汀的信心可说是平淡、单调且了无深度的。此外,她常常觉得沮丧,甚至怀疑自己是否「够格」成为一个信徒。除了那些充满能力的属灵高潮体验之外,克莉丝汀的信心和品格都没有成长。


符合圣经的信心,并不是死板枯燥、刻苦忍耐的;真实的基督信仰充满着所有人类情感的色彩。然而,你并不能将福音缩减到只是个人与神的感性体验而已。当圣灵内住在我们里面,当神的话语对我们造成影响时,在我们内心及生命中的改变,绝大部分发生在生活中点点滴滴。神秘主义的危险在于,它对经验的追求多过于追寻基督自己。所以,神秘主义将福音简化成一些充满动力的个人感受和属灵的经验而已。


4行动主义(Activism)


雪莉手里举着一块写着「抵制堕胎」的牌子,站在抗议队伍的最前列,心里一面纳闷:「为什么没有更多基督徒站出来抗议呢?」当然,不管是「在成人色情书店前的抗议活动」以及「即将到来的地方选举」,她都有同样的感受。这些活动对雪莉而言,为「究竟什么才是一位基督徒」下了定义。她不断告诉自己,「不管何时、何处,只要有所需求,我都要站起来为对的事情大声疾呼。」她身上那种愿意为对的事情奉献时间、精力、金钱的精神,十分令人敬佩。


然而,当我们近距离察验雪莉的信仰时,我们会发现,雪莉的基督信仰看重捍卫什么是对的事情,多过于心中充满喜乐地追寻基督。行动主义的基督徒永远会抓住外界邪恶的事情不放。因此,其结果会成为「现代修行主义」的行为模式。这个现代修行主义基本上是说,「外面的世界充满邪恶,我们抵抗邪恶的办法,就是将自己与这个邪恶的世界分隔开来。」但是,最后修道院日渐没落,究其原因,是因为修道士们忘记对付在进入围墙之时,存在于「自己里面」的邪恶!


不管何时,当你相信「外在世界」的邪恶大过于「自己里面」的邪恶时,真诚的寻求基督将会被忽略,取而代之的,就是对于「周遭的邪恶」的对抗大发热心。对于拯救我们脱离内心之罪的恩典,我们似乎不觉得有什么值得庆祝的;而看重的,是如何发起一场改革运动,拯救教会脱离周围邪恶文化的侵蚀。衡量基督徒是否成熟的尺度,是看他们捍卫正义、改正错误的意愿。因此,福音对于他们来说,已经缩减为参与基督徒的各项运动。


5惟独圣经主义(Biblicism)


约翰是一位精通圣经及神学的专家。在他个人的图书馆里,能够找到非常少见的、近乎古董级的神学书卷;此外,在买书的时候,他总是要去搜购第一版的原始版本。约翰经常这样说:「从圣经的世界观来看」、「根据神学的一致性」,还有「从基督徒的角度来思考」等词汇。他热爱圣经(这是一件相当好的事情),但是,在约翰的现实生活中,有些事情并没有与以上所描述的相契合。


除了他潜心钻研基督信仰之外,约翰并不清楚什么叫作「拥有基督的样式」!在他人对约翰的评价里,充满着骄傲、擅于批评;对于没有能够像他一样精细琢磨信心之道的人,他没有丝毫容忍的态度。约翰总是无止尽地批评牧师的讲道;每当他踏入成人主日学的教室时,总是使教师们感到神经紧张。


基督信仰对约翰个人来说,只是竭力掌握和精通圣经及系统神学,以此代替对基督的敬拜、对神的依靠,以及与神的联合。是的,约翰是系统神学专家;但是他却无法在现实生活中,像平日准确解经一般,把恩典活出来给人看见。他把大量时间和精力投入掌握神的话语上;他「支配」神的话语,却不允许神的话语来「支配」他。在「惟独圣经主义」里,福音被缩减到只是精通圣经的内容与神学而已。


6心理学主义(Psychology-ism)


珍总是能够吸引一群人在她身边服事她。她谈到最多的,常常是在她的教会中有多少「受伤害」的人,教会都没有给予这些人足够的帮助。珍是一位热衷阅读基督教中关于「自助类」书籍的人,她也总是将最新的出版物介绍给他人。她常常表示,基督信仰是惟一能找到真实帮助与医治的地方;但是在她自己的身上,似乎找不着那些医治的果效。珍常常沉溺于沮丧当中;而且,她经常是带着眼泪离开了教会的聚会。


珍说的没有错,惟有基督才能够满足我们内心最深处的需要。但是,她把基督仅仅视为是一位心理医生,而不是她的救赎主。珍相信她最深刻的需要是来自于过去她被忽略,以及被拒绝的经验;所以,她看自己需要被医治,更甚于需要被救赎。实际上,她看不见自己是如何苛求、论断以及过分地专注于自我。


因为对自己的盲目,珍不知不觉把福音真正要解决的问题扭曲了,她替福音下了不同的定义。若我们没有了解真正的问题是出在道德上、以及与神的关系上,这样的结果,会造成我们仅仅愿意去敬拜与服事我们自己、以及这个世界上的被造之物,而不愿意敬拜与服事我们的造物主(参考罗马书一章)。但是,珍将我们的问题视为像是整本「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的型录一般。所以,不管何时,当你视他人亏待你的罪比你自己的罪来得更大时,你将比较倾向将基督当作是你的心理医师,而不是你的拯救者。对于这些人而言,基督教不是追求一个敬虔的生活,而是追求心理医治。在这里,福音缩减成为只是医治情感上的需求而已。


7社交主义(Social-ism)


对于在基督的身体(团契)中所获得的人际关系,乔治非|常感恩。这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与他以前所有的经历都不一样。他的心中为这个基督的大家庭充满喜乐,所有与其他信徒交往的团契活动,他全都参加。乔治热爱他所属的查经聚会,这道是由二十几岁的信徒所组成的;但其中最令他开心的是,每次聚会之后,一群年轻人出去休闲娱乐的时光。此外,他还喜欢参加退休会、露营,以及短宣活动。他这一生中,第一次感到生命充满活力,并且觉得与他人有真实的连结。


乔治的问题,最初是因为他最要好的一位朋友因为工作的原因搬走了。紧接着,另一个好朋友结婚了。再接下来,他们的教会来了一个新牧师,他决定重组团契,单身事工不再是重点了。结果,当小组重新分配时,乔治觉得他好似被卡在一群年纪较长、已婚的人群中间;而且,乔治觉得他无法与他们有共通的语言。对他而言,教会已经不再一样了,所以他不再参加小组聚会;不久后,他也减少参与主日崇拜的次数。按照他的话来说,去教会,好像去参加别人家的团聚一样。


乔治没有意识到,团契、接纳、尊重、以及在基督身体中的地位,已经取代了他应该与基督深刻连结的依赖。教会成为他属灵上的「交谊倶乐部」;一旦这个倶乐部开始瓦解时,他就失去了持续参与的动力。对乔治而言,团契友谊所带来的「恩典」,取代了真正给予他身分、目标以及希望的基督。所以,福音缩减至一个只满足基督徒人际关系的网络。


为何这些“替代物”如此吸引人?


在在哥林多后书十章5节里,使徒保罗称「那些拦阻人认识神的事」为「自高之事」。请记住,「自高之事」就是似是而非的谎言,这些谎言拥有足够的真理让人们相信它。那些吸引我们的谎言,在基督信仰的边缘上,通常看起来相当契合。在当今的教会当中,「现代主义」与「淫乱」也许不能构成基督信仰的威胁;对于我们来说,或许那些从「我们如何巧妙地扭曲了对福音的认识」所流露出来的诡诈谎言才是比较危险的。我们并没有遗弃信心;但是,我们也许已经将它下了不同的定义;而我们所下的定义,在本质上就与圣经中所陈列的福音大不相同。


这些对信心的另类定义并非一朝一夕发生,甚至在教会公开的神学讨论当中,根本不会浮上台面。然而,这个被重新定义的福音是一个复杂与难以捉摸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存在于教会实践层面上的团契、教会生活以及教会的事工当中。因此,在基督里的盼望,被教会活动、属灵情感上的经历、教会团契,或是其他事物所取代;然而,这些替代物,却没有一个是故意要扭曲福音的真谛、或是让人离弃对基督的信心。


上述这些「主义(isms)」各自都有非常吸引人的地方,究其原因,是因为每一个都代表了福音中一个重要的组成要素。福音的确呼召我去过一个圣洁的生活,并召集神的子民一同敬拜祂。神必定会在一些特别的时间、运用特别的方式来让我与祂相遇。福音的确呼召我要用良善的行为,去对世界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热爱真理,并常在真理中默想。此外,神是安慰的神。在我们所有的悲伤当中与我们相遇。在基督身体的生活中,神也同样希望我们能够充满热情地积极参与。


当我们将福音只缩减到其中任何一个组成要素时。危险就会出现。谦卑承认我每一天都需要基督以及寻求祂的恩典,是我基督信仰的动力。不管何时,当我将福音缩减到任何其中一项要素,把某一点过分夸大、代替了福音的全部内容时,我就失去了这个动力。因此,我们把追求神的方法,变成了最终的目的。举例来说,了解福音中真理的目的,是为了与基督建立更深厚的关系;但是,当神学上的知识成为最终的目的时,这个神学知识就取代了基督。


为何这些「主义」是这样吸引人,还有其他更深入的原因。每一个「主义」在某一些方面,都能反映我们属灵上需要加以对付的问题。


第一,这些「主义」引起了我们「自以为义」的共鸣。

在我们之中,没有一个人会承认我们真的就如福音中所说的那样糟糕!我们宁愿认为,我们只需要稍微在神学的知识上调整,或者是更加忠实地、依照神的意思出席教会活动。但是从福音来看,没有任何系统、或是活动可以提供我们所需要的。我们的罪是如此重大,以至于只有基督在十字架上所成就的工,才能够拯救我们。


第二、这些「主义」也相当符合我们「自私自利」的胃口。

身为罪人,我们喜欢成为宇宙的中心;所有人事物都应该首先满足我们的需要,由我们来掌握。但是,福音中说得非常清楚,惟有向自己死,才有可能真正活。而那些用自己的办法力求生存的人,其结局就是死。当福音被缩减至这些「主义J时,表示我挑选了其中最吸引我、以及最能安慰我那一项;因此,就算我广泛参与在基督信仰当中,我个人不需要有太多牺牲,仍然可以保有我自己不被挑战、仍居中心的地位。


第三、这些「主义」也与我们所抱持的「环境主义」(environmentalism)相互共鸣。

我们愿意相信,在我们身边周围的罪,比在我们里面的罪还来得危险。这也是为什么对以下的情形来说,是相当难以理解的:丈夫不能将自己冷淡的态度,怪罪于太太;太太不能将自己的苦毒之心,责怪于丈夫;他们的孩子,不能将自己悖逆的态度,归罪于父母的缺失。


当我们忘记我们的景况是如何窘迫时,原本对基督与恩典由衷的仰赖,开始被教会的活动所取代。福音应许我们,因为基督内住在我们心中,我们的内心与生命得以改变。但是,当我们对自己没有真正的认识时,我们会兴致勃勃地想要去改变外在世界,更甚于改变我们的内心与我们的生命。


第四、这些「主义」与我们的「独立意识」一拍即合。

对于我们来说,要相信人本性中的罪,实际上是如何使我们成为软弱、盲目、以及容易受攻击的想法,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我们不愿意承认,我们每一天都需要神的智慧与指正。我们宁愿相信「我们可以自给自足、靠自己就可以完全做好」的谎言。我们可以辨认出他人的盲目以及愚昧;但是,我们喜欢认为我们是「规则」中的例外,属灵的规则在自己身上不适用。的确,承认自己是那样的软弱与贫穷,是很不舒服的一件事;但是事实上,软弱与贫穷就是我们属灵真实的光景。所以,那也是为什么「基督」才是我们惟一的答案。


对于圣经的知识以及参与在教会的活动方面,一旦以不正确的眼光理解时,会扭曲了「你究竟是谁」的看法。拥有神学知识并不等同于拥有了基督徒的成熟身量,以及战胜罪恶的能力;在基督信仰中参与服事、活动或接受装备,并无法同时遮掩内心对罪的挣扎。


一旦到了某种程度,你忘记了自己是一个罪人,你将会在那一个程度上,低估了你每日对基督、以及在祂的身体(团契)中人际关系的需要;而这些需要,正是祂用来改变我们的工具。


实话实说,我们都知道基督必须是我们的身份、意义、目的、希望以及目标。但是,我们里面那个“自以为义”的老我,就是不肯彻底死掉。我们想要成为我们世界的中心;而且,我们认为我有足够的独立能力,不需要倚靠属灵的帮助。所以,我们倾向将福音缩小到让自己觉得舒服的要素;但是,在追些要素当中,没有任何一项能充分发挥隐藏在基督里的恩典所启示给我们的价值。





选自《人如何改变》第一章

提姆连恩 &保罗.大卫.区普


保罗.大卫.区普(1950 - )

美国宾州西敏神学院兼任教授,保罗区普事工总裁


美国宾州西敏神学院兼任教授,保罗区普事工总裁,为了落实「把基督改变的大能与个人生命连结」的使命,每周受邀到世界各地演讲。牧会超过十五年,现任费城第十长老教会(Tenth Presbyterian Church)牧师;德州达拉斯市救主神学院牧者生命关怀学系教授,德州华兹堡市(Fort Worth)牧者生命关怀中心常务理事。他还是畅销书作家,着有《青春的契机》(台福)、《言语的威力》(华神)、《改变生命改变心》(真生命)共十一本书。与妻子卢艾拉(Luella)连袂卅五年,三子一女皆已成年。


本站提供的信仰资源均来自网络,版权皆属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烦请发邮件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核实处理。以马内利。
赞(121)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