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738阅读
当一个人在主里渐渐长大成熟,他需要学习一些技能。其中一项就是服事。这项技能非常难学,而且很容易被误解,因此需要经常提出来,特别加以留意。
诗篇123篇是关于服事的例子。在这首诗里,并不是指示我们要做哪些,而是提供一个例子,告诉我们哪些事已经做成了。诗篇和讲道不同,它是诗歌体裁。在诗里我们看见具体的证据,就是当一个人信靠神、爱神并跟随神时,将会发生什么事。我们不是拿了一本规则手册,我们有的是选手比赛时所拍摄的实况点滴。在诗篇123篇里,我们观察到门徒生活的某个片段,也就是做仆人该有的表现。
“我向你举目,住在天上的神啊,向你举目寻求帮助。”服事从向神举目开始。神高高在上,祂超乎我们之上。相信神的人乃是向神举目仰望,而不是侧眼看祂或向下望;仆人有他该站的姿势和地位。假如站错了位置,就很难适时地回应主人的命令。我们很容易被误导,以为当一个人成为基督徒后,就会信心十足、满有能力;而且圣经上有很多应许似乎也鼓励我们勇往直前:祈求,就给你们;寻找,就寻见;叩门,就给你们开门。(路11:9)
在耶稣基督身上,神让祂自己以仆人的形象呈现;在这样的前提之下,我们很容易以主人自居,不断命令神做事。但神并不是在我们累到不能动的时候,供我们差遣的仆人;也不是当我们因装备训练不足,碰到解决不了的生活难题时,提供服务的专家。保罗.雪瑞很尖锐地描绘人们怎样在全能者的法庭上,四处游说疏通,试图寻求特别待遇,还拉扯着祂的袖子,以各样的需要不断纠缠祂。神不是在我们方便时呼之就来,或者我们想找点娱乐时,随时待命的哥们。神成为仆人并不是为了让我们不断命令祂做事,而是让我们参与祂的救赎。
很多时候,我们以为宗教像一个高高在上,既神秘又官僚的机构,当我们有需要,就向祂提出请求申请协助。我们先进到区域办公室,请职员(有时候被称作牧师)为我们填写表格,下订单给神。然后,回家等候神,希望祂按照我们要求的规格将货物送上家门。然而事情并不是这样的。假如我们多想一想,相信我们不会希望事情是以这样的方式成就。假如神真的是神,祂必然比我们还明白我们需要的是什么;假如神真的是神,祂必然比我们更了解我们的心思、感情和身体的实际状况;假如神真的是神,祂必然比我们更清楚我们的家庭、小区和国际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住在天上的神,这个经常出现在圣经的片语,和地理位置或空间无关。圣经作者既非地理学家,也不是天文学家,他们是神学家。他们深刻准确地描述你我和神的关系,是造物主和受造物之间的关系;他们将人们对神的爱的知识,和人们被神所爱的经验关联起来;他们描述这位带领人们经历困难的神,并且用人类蒙神引导的经验来证明。圣经描述的,并不是一位有求必应助人解困的神,也不是一位提供娱乐,让我们沉闷的日子可以轻松一下的神。圣经所呈现的是引领百姓离开埃及的神,从死里复活的神,也是西乃山上和加略山上的神。假如我们想要认识神,我们就必须按照祂的方式来认识祂——圣经与耶稣基督。
难道我们还指望别的方式来认识神吗?若是这样,我们很快就会藐视那能轻易被看透、被我们当成工具使唤的神。若神配得我们服事祂,祂必是一位可以让我们向祂举目,而且必须举目仰望的神:“我向你举目,住在天上的神啊。”唯有当我们向神举目(不是侧目或向下看),我们才是站在仆人的位置上。
服事的第二个要素和期望有关。当我们凭着信心向神举目,会有什么事发生呢?神实在极为奇妙神秘,让人难以测透。我们无法定义神,无法将神公式化,但这不表示我们对神一无所知。我们对神并非茫然无知到一个地步,永远不知道能期待些什么,好像随时站在悬崖边上,不知道神下一步会怎么做。我们很清楚该期待什么,我们期待的是怜悯。这项期待在诗篇123篇第三节接连表达三次:“我们仰望并等候,我们屏息等候你怜悯的话语。怜悯,上帝啊,怜悯!”
我们相信神向着我们的意念全然是善的,祂也会使祂的作为成就在我们身上,这是基督徒的基本信念。神并不是照着我们应得的惩罚来回应我们,乃是照着祂自己的计划。祂不是宇宙巡逻战警,随时拿棍棒等着击打我们,或是一旦我们不服管束,就准备将我们下到监里。祂乃是塑造生命的陶匠,不断地塑造又塑造,直到祂将我们塑成得赎的生命样式,合乎祂国度的器皿。
“怜悯,上帝啊,怜悯!”这项祈求并不是尝试恳求神做祂原来并不愿意做的事,而是伸出手去接受我们知道神正在做的事,表达出我们渴望接受神在耶稣基督里,成就在我们里面以及为我们所做的一切。我们祈求怜悯,不是要求“神赐下我想要的”,而是在顺服中祈求。我们祈求怜悯,不是“照我们的善行赏赐我们,好叫人看见我们高人一等”。我们祈求怜悯,不是“照我们的过犯惩罚我们,好叫我们感觉好过一些”。我们祈求怜悯,不是“照我们的善行恩待我们”。
我们活在怜悯之下。神不是把我们当作不相干的外人看待,叫我们排好队等着祂审核,好看看我们的能力、用处或价值究竟如何。祂乃是把我们的前途摆在祂心上,管理我们、引导我们、命令我们,并爱护我们如同儿女一般。
当我们仰望坐在天上的神,恳求祂怜悯,这词表达出我们期望祂从天上下来,进入我们的处境,好完成这巨大的救赎之工,使永远的救恩成形在我们身上。服事不是对于神引导方向的含糊笼统思想,当然也不是在神的斥责下,卑躬屈膝、畏缩恐惧的态度。服事有它特定明确的期待:期待怜悯。
服事生活的第三个要素是急切性:“怜悯……我们被藐视已到极处,被那些有钱人傲慢地讥诮,而且遭骄傲人粗野地落井下石。”被奴役的经历不断在历史中重现。那绝不是愉快的经历。我们其实也生活在类似的奴役底下。当然,大多数国家早已废除一切奴隶制度,但是被奴役的经历却仍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并且和从前一样压迫人。自由挂在每个人的嘴上,受到前所未有的拥抱和欢迎,但很少人真正享有自由。我这样说有何证据呢?看看这个国家到处充满了抱怨者,走到哪都可以听见这样的怨言:我赚的钱不能随己意支配;我的时间不能任我安排;我不能做我自己;我总是不断受别人支配。走到哪都会遇见上瘾的人——酒瘾、毒瘾、工作狂、购物狂。虽然换了主人,却还是沦为奴隶。
我们可曾体认到我们真正的问题,不在获取自由,而是学习怎样在一个更好的主人底下服事?基督徒认识到,一切把神排除在外的关系,至终都会变成压迫。只要深刻认知、觉悟到这一点,我们便会急切地想生活在神的权柄底下。
在上述的理由之下,所有服事都有其急切性。服事不是随随便便在旁等候吩咐;它绝不是漫不经心的行动,乃是急切的需要:“主啊,请说,你的仆人在此恭候。”福音确实是好消息,因为神的话已经响在我们耳中,管理着我们里面的新生命:“凡有耳的,都应当来听。”
这首诗最佳的新约注解,来自保罗的罗马书最后一段,12章到16章。这段文字是这样起头的:“所以弟兄们,我以神的慈悲劝你们,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是圣洁的,是神所喜悦的。你们如此事奉,乃是理所当然的。”(罗12:1)这首诗所强调的实际、具体的服事(不是属灵的意图,不是参与服事的渴望),正对应到罗马书所说的每天的、日常生活的献上。服事的动机(不是强制,不是要求)对应到“在神的帮助底下”这个片语。但最重要的,还是最后这一奇妙的片语,“理所当然的服事”。服事,是有道理有意义的。后面这个“服事”,指一个人为群体所做的工作。但是它也是崇拜的基础,就是我们对神的敬拜。服事是合乎逻辑、理所当然的工作,我们献给神的服事(敬拜),如今延伸为对他人的服事。我们学习的是一种关系——关乎生活态度和所处地位——在神面前有正确的服事关系,然后才会有能力服事别人。
这首诗并没有提到服事人,只是专注在“成为神的仆人”。它所采取的立场是:假如一个人学会做仆人的态度,侍候神像主人,那么很自然地就会服事他人。所有保罗在罗马书12到16章和其他地方的命令:要殷勤好客、要存慈悲的心、要探望有病的、要帮助人、要医治人等等,就能很平衡、容易地去执行。
当我们一生以服事作为生活目标时,耶稣基督会不断地带给我们鼓励,成为我们的榜样,祂说:“我向你们所作的,你们明白吗?你们称呼我夫子,称呼我主,你们说的不错,我本来是。我是你们的主,你们的夫子,尚且洗你们的脚,你们也当彼此洗脚。我给你们作了榜样,叫你们照着我向你们所作的去作。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仆人不能大于主人,差人也不能大于差他的人。你们既知道这事,若是去行就有福了。(约13:12~17)
神的子民在各地总是努力不懈,为要叫人获得释放,帮助人们脱离各样的捆绑——宗教、经济、文化或政治——因罪常借这些来阻碍或束缚人们的生命。整本圣经充满了对自由的应许和应验,这个荣耀的主题在神的子民身上不断彰显。
很不幸地,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中,有不少人在拥有自由之后,立刻挥霍,“不可将你们的自由当作放纵情欲的机会”(加5:13),结局是更悲惨地遭受奴役。自由原是要人为了神和邻舍的缘故,在爱中自由地生活,不是放纵自己以此作为豪取强夺的借口。这是我们活出极致生命的机会,我们受造原本只“比天使微小一点”(诗8:5),而不是像难以驾驭的野兽。
解放的工作必须伴随“当靠圣灵行事”(加5:25)的教导,在神儿女的自由中来运用。那些只会炫耀自由的词藻、却藐视服事智慧的人,无法将人们带进神子民的自由之中,只会将人带进束缚和贪婪的腐败。
诗篇123篇祈求从受压迫的景况,过渡到自由的境地和全新的服事态度。这首诗教导我们学习怎样在一位满有怜悯的神管理之下,恰如其分地运用我们的自由。我从未听过一个基督的仆人抱怨受到主人的压制,我从未听过一个基督的使女抱怨她在服事中所受的限制太多。基督是最好的主人,基督的仆人是世上最自由的人。
整理:靛青
100738阅读
94380阅读
92290阅读
87674阅读
85520阅读
85490阅读
83461阅读
82987阅读
81280阅读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