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

基督比喻实训 | 019 恕人之量



第十九章 恕人之量

(根据:太18:21-35)


  彼得曾到基督面前来提出一个问题:“主啊,我弟兄得罪我,我当饶恕他几次呢?到七次可以吗?”犹太的教师们将饶恕人的次数限于三次。彼得照他对基督教训所有的认识,想把限度放宽到七次,这个数目是表明完全的意思。但基督教训我们饶恕人不可厌烦。他说:“不是到七次,乃是到七十个七次。”


  于是他说明了饶恕实在是以什么为根据,以及怀着不饶恕人的精神所有的危险。在比喻中,他论到一个王如何对待那些处理他国家行政的臣仆。其中有些官吏经手过巨额的公款。在王检查他们如何处理这些款子时,有一个被带到王面前的人,他的帐上显明亏空他主人一笔巨款达一千万银子之多。他既无法偿还,王便根据当时的习尚,下令将他和他所有的都变卖了来清偿这笔债。那惊惶的臣仆就俯伏在他脚前恳求说:“主啊,宽容我,将来我都要还清。”那仆人的主人就动了慈心,释放了他,并且免了他的债。


  “那仆人出来,遇见他的一个同伴欠他十两银子,便揪着他,掐住他的喉咙,说:你把所欠的还我。他的同伴就俯伏央求他,说:宽容我吧,将来我必还清。他不肯,竟去把他下在监里,等他还了所欠的债。众同伴看见他所作的事,就甚忧愁,去把这事都告诉了主人。于是主人叫了他来,对他说:你这恶奴才,你央求我,我就把你所欠的都免了;你不应当怜恤你的同伴,像我怜恤你吗?主人就大怒,把他交给掌刑的,等他还清了所欠的债。”


  为要充分描述这事,比喻中就提出了一些细节,但与其中属灵的意义并不吻合;故此不可因这些细节而转移注意力。我们的思想应当多注意其中所彰显的一些主要真理。


  王所赐的宽恕,代表上帝对一切罪恶的赦免。那动慈心免了仆人之债的王乃是代表基督。人因违犯了律法已被定罪。人无法自救,因此基督到世间来,以人性掩盖了他的神性,并舍了他的生命,以义的代替了不义的。他为我们的罪献上了自己。并将他的宝血所换来的赦免白白地赐给众人。“因他有慈爱,有丰盛的救恩。”(诗130:7)


  这就是当向我们的罪胞施予慈怜的原由。“上帝既是这样爱我们,我们也当彼此相爱。”(约壹4:11)基督说:“你们白白的得来,也要白白的舍去。”(太10:8)


  在比喻中,欠债的人既请求延期,并应许说:“宽容我,将来我都要还清。”王就收回成命;并豁免了他一切的债。他随后很快就有机会效法那饶恕他的主的榜样。他既出去了,就遇见一个同作仆人的;这人欠他一笔很小的数目。他所免了的债是一千万银子;而这个债户只欠他十两银子。可是这个大蒙怜恤的人却以一种完全不同的态度来对待他的同伴。他的债户向他所请求的与他向王所请求的是一样的话,可是结果却完全两样。那才蒙赦免的人,并没有同情和怜恤人的心。他并没有用那向他所施的恩典去对待他的同伴。他不留意那宽容的请求。存记在这个忘恩负义之仆人心意中的,就是那人所欠他的一点银子。他向那人索取他所认为该还的全部债款,并向那人施用了一种处罚,就是那因恩待他而不忍加在他身上的。


  今日表现这种精神的人真不少啊!那债户向债主请求怜恤时,他对自己债务的宠大并没有正确的认识。他没有体会到自己的微弱无助。他还妄想要解救自己呢!他说:“主啊,宽容我,将来我都要还清。”照样,也有很多人希望借自己的好行为赢得上帝的眷爱。他们根本不认识自己的无助,他们不领受上帝的恩典为一种白白得来的赐与,却想在自以为义的生活中建立自己。他们自己的心并不因罪而伤痛自卑,对待别人却严酷而毫无宽恕之心。虽然他们得罪上帝的地方,比起弟兄得罪他们的地方,犹如一万两银子之与一百枚小钱相比━━就是一百万与一之比,但他们竟敢不饶恕别人的过错。


  比喻中的主人把不怜恤人的债户叫来,“对他说:你这恶奴才,你央求我,我就把你所欠的都免了;你不应当怜恤你的同伴,像我怜恤你吗?主人就大怒,把他交给掌刑的,等他还清了所欠的债。”耶稣说:“你们各人,若不从心里饶恕你的弟兄,我天父也要这样对待你们了。”凡不肯饶恕人的,就是放弃了他自己得蒙赦免的希望。


  可是比喻的教训不应加以误用了。上帝所赐与我们的赦免并不减少我们顺从他的义务。照样,我们对同胞宽恕的精神并不减少合法债务的权利。基督在教训门徒的祷告文中说:“免我们的债,如同我们免了人的债。”(太6:12)这并不是说为了求自己的罪得蒙赦免,我们不可向那欠我们债的人讨债。如果他们真的不能偿还,即使是因为他们不善于理财,也不可将他们下在监里,压迫,甚或苦待他们;但这比喻并不教我们鼓励人贪懒。圣经说:“若有人不肯作工,就不可吃饭。”(贴后3:10)主并不希望劳碌工作的人去养活别的闲懒分子。有许多人竟浪费时间不肯努力,因而招致贫乏缺少,如果那些放任这类过失的人不加以改正,他们对于此等人的接济,就等于将财富放进有漏洞的钱囊里。然而也有一种出于不得已的贫穷,我们应对这等不幸的人表示温情和慈悲。我们应当看待别人,如同我们自己也落在这同样境遇中希望得到别人的看待一样。


  圣灵借使徒保罗吩咐我们说:“所以在基督里若有什么劝勉,爱心有什么安慰,圣灵有什么交通,心中有什么慈悲怜悯,你们就要意念相同、爱心相同,有一样的心思,有一样的意念,使我的喜乐可以满足。凡事不可结党,不可贪图虚浮的荣耀;只要存心谦卑,各人看别人比自己强。各人不要单顾自己的事,也要顾别人的事。你们当以基督耶稣的心为心。”(腓2:1-5)


  然而罪恶却是不可轻看的。主曾吩咐我们不可纵容弟兄犯罪。他说:“若是你的弟兄得罪你,就劝戒他。”(路17:3)必须称罪为罪,而且必须坦白地向犯罪的人指明出来。


  保罗受圣灵的感动嘱咐提摩太,说:“无论得时不得时,总要专心,并用百般的忍耐,各样的教训,责备人,警戒人,劝勉人。”(提后4:2)他又写信给提多说:“因为不许多人不服约束,说虚空话,欺哄人,……所以你要严严的责备他们,使他们在真道上纯全无疵。”(多1:10-13)


  基督说:“倘若你的弟兄得罪你,你就去趁着只有他和你在一处的时候,指出他的错来;他若听你,你便得了你的弟兄。他若不听,你就另外带一两个人同去,要凭两三个人的口作见证,句句都可定准。若是不听他们,就告诉教会;若是不听教会,就看他像外邦人和税吏一样。”(太18:15-17)


  我们的主教训我们在基督徒之间的纠纷,应当在教会里面解决。这些纠纷不应该向那些不敬畏上帝的人剖露。如果一个基督徒被弟兄得罪了,他不应将这事在法庭上申诉于不信主的人面前。他应当遵从基督的教训去作。他不应为自己企图复仇,乃当设法挽救他的弟兄。上帝必要保护凡敬爱他的人的利益;因此我们可以凭着信心将自己的案件交托给那凭公义施行审判的主。


  犯错的人会一再犯错,事后又承认错误,以致受害的人感觉厌烦,而认为饶恕的次数已经够多了。但救主明白地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对待犯错误的人:“若是你的弟兄得罪你,就劝戒他;他若懊悔,就饶恕他。”(路17:3)不要看他不值得你的信任而和他疏远。“又当自己小心,恐怕也被引诱。”(加6:1)


  如果你的弟兄犯了错误,就要饶恕他们。当他们向你认错的时候,你不可以说:我认为他们还不够谦虚。我想他们并没有悔悟之意。你有什么权利论断他们呢,难道你能测透人心吗?经上记着:“他若懊悔,就饶恕他。倘若他一天七次得罪你,又七次回转说,我懊悔了,你总要饶恕他。”(路17:3,4)而且不止七次,乃是七十个七次━━正如上帝常常饶恕你一样。


  我们一切所有的都是从上帝白白赐与的恩典而得来的。约中的恩典命定了我们作儿女的身份。在救主里面的恩典成就了我们的救赎,我们的重生,以及我们的超升,使我们与基督同作后嗣。因此也当向别人表显这一恩典。


  不要使行错的人灰心。不可容许法利赛人的苛酷孱人,以致伤害了你的弟兄。不可在心思意念中生出苦毒的蔑视来。不可在言语上表露丝毫轻视的意味。如果你说一句出于私心的话,或抱一种冷淡的态度,或表示怀疑不信,可能会造成一个人的灭亡。他正需要一位怀有“长兄”恻隐之心的弟兄,来感化他的血肉之心。要使他感觉到有同情的手紧紧地握住他,并听到温柔的低语说:我们来祷告吧!上帝必使你们双方都获得丰盛的经验。祈祷能使我们互相团结,并与上帝联合。祈祷能使耶稣来到我们的身旁,给予昏迷困惑的人以新生的力量去战胜世界,肉体和魔鬼。祈祷能击退撒但的进攻。


  当一个人转脸不看人的缺点而仰望耶稣时,他的品格上就必发生一种神圣的变化。基督的灵要在人心中运行,使人的心按照他的形像而改变。所以你要努力高举耶稣,要让心灵的眼睛转向那“除去世人罪孽的”“上帝的羔羊。”(约1:29)当你进行这种工作时,要记得:“叫一个罪人从迷路上转回,便是救一个灵魂不死,并且遮盖许多的罪。”(雅5:20)


  “你们不饶恕人的过犯,你们的天父也必不饶恕你们的过犯。”(太6:15)没有什么能使不饶恕人的精神辩明为正当的。不怜恤人的人,就显明自己与上帝赦罪之恩无分。在上帝的宽恕之下,犯罪之人的心要被吸引去就近那无限慈爱的宽大心怀。上帝慈悲的恩潮要流入罪人的心中,并要从他那里再转流给别人。凡与基督之恩典有份的人,必能表现基督曾在他自己生活上所显示的柔和与怜悯。然而“人若没有基督的灵,就不是属基督的。”(罗8:9)他既与上帝疏远,只配永远与他隔离了。


  这人固然也曾一度得蒙饶恕;但是他那不怜恤人的精神显明他正在弃绝上帝赦罪之爱。他使自己与上帝隔离,又回到那原来未蒙饶恕之前的境况中了。他已经否定了自己的悔改,所以他仍要担负自己的罪,犹如他未曾悔改一样。


  这比喻的主要教训,就是上帝的慈爱和人的冷酷的对照,以及他赦罪的怜爱应作为我们饶恕人的量度的事实。“你不应当怜恤你的同伴,像我怜恤你吗?”


  我们得蒙饶恕并非因为我们饶恕了人,乃是照着我们恕人之量而定。一切的赦免固然是基于我们所不配得的上帝的爱,然而我们对待人的态度却显明我们是否已将那爱拥为已有。因此基督说:“你们怎样论断人,也必怎样被论断;你们用什么量器量给人,也必用什么量器量给你们。”(太7:2)




整理:于姊妹


本站提供的信仰资源均来自网络,版权皆属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烦请发邮件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核实处理。以马内利。
赞(4) 意见反馈